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半年多叫好不叫座 行政部门发文力推试点工作
医生可多点执业,对于医疗界可谓吹皱一池春水,其不仅意味着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可得到有效缓解,医院资源有效盘活,从长远来说,更意味着公立医改中难啃的人事制度也将面临挑衅。然而在深圳,这项“叫好”的政策与其他许多城市一样并不“叫座”。
昨日,深圳市卫生与人口计生委召开医师多点执业讨论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尽管不少医生已存在多点执业行动,但是尚无一人申请在卫生部门备案。
现状
无一人申请“多点执业”备案
所谓多点执业,是指医师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从事诊疗运动,不包含医师外出会诊。
从今年1月1日起,广东省就已经被列为全国唯一省级试点,可开展医师多点执业。根据卫生部去年11月下发的《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医师多点执业履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医师进行对口声援等政府指令任务,由所在医疗机构批准。第二类是,医院之间以签订协议等情势,开展合作,医师可在合作的对方医院执业。
而第三类,则是医师受聘于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行动,应当向当地卫生部门申请增加注册执业地点。
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便是第三类行动,尽管其被认为将具有深远的意义,可能会推动人事制度改革,然而这却也是目前难度最大,动静最小的。许多深圳的多点执业的医生往往是按照前两类的方法在进行工作。也就是说还是按照行政部门和所在医院的请求在另一家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服务。
即便如此,多点执业推行半年多以来,尚无一人主动申请注册,成为卫生部门备案的“多点执业医师”。
进展
深出台看法推动多点执业
一座城市优质的医疗资源广泛集中在公立大医院,深圳也不例外。据统计,深圳全市公立医院的副高级以上医生共6129人,其中正高级医生总数为1383人。
深圳市卫人委医政处处长廖庆伟介绍,全市绝大部分副高级以上医生集中在公立医院,“这样造成不合理的情况是,一方面存在医生缺乏,另一方面医生本人未完整施展自身潜力。通过多点执业,盼望能够施展更多医生的技巧,鼓励其合理流动。”
为了进一步推动医师多点执业,深圳市卫人委联合国家和省的相干措施,近日制定了具体看法。看法对于退休医师的具体资质给予了进一步的规定。根据看法,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身材健康并取得副高级医学专业技巧职务离、退休医师可以申请多点执业。
而对于在职的医师,深圳对相干条件进行了进一步扩大。如果申请多点执业的医师,其在第二和第三执业总时间不超过每周1天,无须第一执业医疗机构与第二或第三执业医疗机构之间签订协议。医生在签订合同后报给自己本所就职的医院即可,而所在医院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批准。
“这意味着所在的医院如果没有充分理由,严格意义上不能阻挡。”廖庆伟说。
为了推动多点执业的需求,深试点设置管理服务型社会医疗机构。“由护士以及医辅人员来供给服务,将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做好,吸引医生来这里执业,为患者供给良好的服务。”廖庆伟说明说。
探因
公立医院松口难
尽管已经实践多点执业,但是深圳市第二国民医院康复科主任王玉龙仍未向卫生部门申请。王玉龙说,这跟目前的人事制度有关,“医院是事业单位,我们是单位的人,一举一动都要考虑单位的影响。如果领导不批准,谁也不会去。现在多点执业,也是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合作。”
在昨日的讨论会上,公立医院对医生多点执业多持保守态度。现场有记者提出,许多大医院医生对于本院的诊疗任务均忙不过来,如何能再有精力去第二、第三执业点执业?这一说法得到了在场的北大深圳医院、深圳中医院、深圳国民医院等许多大医院负责人的认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