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异维A酸的严重皮肤侵害及其他应用风险
异维A酸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在全球已上市20余年,用于治疗痤疮及角化异常性疾病,包含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近期,国外药品管应当局发布了有关应用异维A酸口服制剂引起严重皮肤侵害的安全性信息,鉴于此风险在我国临床应用中也同样存在,且该药品的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也不容疏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特发布此信息通报。
一、国外发布的药品安全性信息
1、加拿大警示异维A酸口服制剂的严重皮肤侵害
2010年2月,加拿大卫生部网站发布了罗氏制药公司致医务人员的信,提示他们注意异维A酸(商品名:ACCUTANE,口服制剂)的严重皮肤侵害。
截至2009年11月6日,罗氏公司药品安全数据库中共收到66例来自全球的关于成人和儿童应用异维A酸后呈现严重皮肤侵害的病例报告,包含多形性红斑、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逝世松解症,其中两例逝世亡。虽然大多数病例还存在其他可能引起皮肤反应的危险因素,但不能消除异维A酸和这些严重皮肤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罗氏公司针对此安全性问题对异维A酸产品阐明书做出了修订。
罗氏公司称,在过去25年,全球应用ACCUTANE的患者大约为160万,呈现严重皮肤反应的不良事件报告非常罕见。
2、欧洲药品管理局对异维A酸的皮肤侵害进行评估
鉴于罗氏公司发明的安全性问题,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于2010年3月对异维A酸的严重皮肤侵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在对其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系统以及文献报道进行审查后,EMA在全球范畴内发明了44例多形性红斑、15例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5例中毒性表皮坏逝世松解症病例。
其中,多形性红斑是这些严重皮肤反应中最常见的报告病例。超过半数的病例(26例)不具备导致这一皮肤反应的其他原因,其中7例明白显示患者在结束服用异维A酸后不良反应消散,另外4例显示患者在重新接收异维A酸治疗后多形性红斑又再次呈现。EMA认为,这些病例已经为证明异维A酸与多形性红斑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供给了充分的证据。在评估了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逝世松解症病例后,EMA称,由于病例报告中所供给的信息极为有限,以及患者都还存其他可能导致皮肤反应的危险因素,因此尚无法断定异维A酸与这些严重皮肤侵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对已有病例的评价成果,EMA建议在含异维A酸的口服制剂的阐明书中增加“多形性红斑”这一不良反应,并建议患者在呈现严重皮肤侵害时结束用药并就诊。对于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逝世松解症,EMA认为将其纳入产品信息的证据还不足,但作为惯例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内容,EMA将对企业提交的定期安全性报告进行评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