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关注“早熟门”
专家:目前未有证据表明奶粉致婴儿性早熟,激素检测系奶粉业盲区
- “家长质疑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追踪
昨晚,卫生部消息发言人邓海华对本报(新京报)称,目前,卫生部也已注意到相干媒体的报道,并已对此事进行关注。
无证据表明奶粉致婴儿性早熟
根据《健康时报》报道,家长猜忌,是食用的奶粉导致了几名婴幼儿性早熟。
但中国疾病预防把持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奶粉导致婴幼儿性早熟。
他说,就目前的媒体报道来看,有三名婴幼儿呈现了性早熟的症状,尽管他们的家长回想,孩子除了奶粉基础没有吃其他东西,但导致性早熟的原因非常复杂,现有的样本量很难将奶粉与性早熟之间做出因果关系的断定。
“这与当年三聚氰胺的状态不同,三聚氰胺奶粉调查前,仅甘肃一个处所,就报告几百例婴幼儿食用奶粉后的异常状态。”陈君石说。
但截至发稿时,对导致几名婴幼儿“性早熟”的元凶是否是圣元牌奶粉仍无定论。如果是因奶粉导致婴幼儿性早熟,一些专家也分析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
若有激素可能来自产奶环节
昨日下午,长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协委员冯平认为,在奶粉生产环节添加激素的可能性不大。
此观点得到了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的认同:“奶企业在产品中添加激素,对企业是一点商业价值都没有。”王丁棉认为,激素是不容许添加到奶粉中的,这已有明文规定,虽然激素是能用仪器检测出来,但是现时还不是必检项目,他猜忌如果牛奶遭激素污染,可能起源于产奶环节,问题可能出在养殖环境,厂家应当对奶源进行彻底检验。
王丁棉分析说,在对奶牛安胎时,可能应用到激素,另外在奶牛繁殖上,比如奶牛的配种环节也可能应用到激素。
他说,养殖是不主意应用激素的。有的国家甚至是禁止的,但即使是进口的原料,也可能有些养殖者违背这样的规定。
激素检测是国内奶粉业盲区
另外,王丁棉在接收凤凰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国内奶粉业的一个盲区。“激素呈现,重要问题在于奶源供给,但生产商和监管部门也负有不可推辞的义务。”
昨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侯彩云介绍,按照现在的奶粉国家标准,激素这一项是没有纳入检测范畴的,这应当是属于药物类的检测。
据介绍,国家标准对奶粉重要是做一些惯例指标的检测,检测其奶粉里应当含有的物质,而激素并不属于这些项目。因此国家质检机构无法对奶粉进行激素检测。侯彩云认为,激素是药物类,可以由药监部门来进行一些检测。
- 市场反应
北京圣元奶粉正常销售
本报讯 (记者廖爱玲)昨晚,记者从北京家乐福、物美等大型超市懂得到,目前圣元品牌奶粉都销售如常,未接到任何下架通知,超市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
在丰台一家超市里,圣元优博、圣元优聪等奶粉都在销售中,有的还在做促销。销售人员甚至都还没听说圣元奶粉致婴儿性早熟一事,只说目前花费者还是选择进口品牌奶粉的多。“奶粉质量真让人不省心啊”,一大早就从网上看到消息的市民钱女士说,本来还想买点圣元优博奶粉送人的,只好放弃,改买别的牌子了。
家乐福、物美超市负责人表现,对这一事件,超市会密切关注事态进展,但也需要谨慎看待,是否下架,还需要看政府部门和厂家的通知,但目前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信息。
记者以花费者身份询问一商场地下一层的超市,工作人员称,在没有接到退货下架通知前,超市暂不会接收退货,如果对圣元奶粉不放心,可以先暂时不吃,并保存好购物小票。
北京市消协昨晚也表现,消协方面目前暂时没有接到关于圣元奶粉的投诉。(记者吴鹏 魏铭言 廖爱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