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分析学家认为,人在潜意识中都有攻击的本能,这种本能只可能被劝导,却不可能完整被压抑。足球正是一种充满攻击性和竞争性的运动,它可以帮助人们将心中压抑的攻击激动以社会容许的方法象征性地发泄出来,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支撑一支球队就是在寻找归属感
“我们为什么会爱好一支球队,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支球队身上找到了共性,找到了和我们一样的某些特质,心理学上叫做寻找归属感。我们爱好的球队和球星,有一些是和我们的自我认知相符合的。性子比较急的,会爱好那些大开大合、快速进攻的球队,比如荷兰;性格比较严谨的,会爱好稳健型的球队,比如今年的巴西。当符合自我认知个性的球队成功时,我们仿佛看到自己的成功一样。”专家分析说,那些在沙发上一跃而起、做出和场上球星类似动作的球迷,心坎深处感到自己就是那个球星。“我们看球的方法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方法,自己对自己的请求也会投射在自己爱的球队上。”
另外,一起看球、侃球也好,身着与球队雷同的队服在看台上掀起人浪也好,发出统一的口号也好,这都涉及人们对身份的归属感。“形成同仇敌忾的气氛,这种深入的连接,满足了人们对归属感的需要,让人们不再感到孤单。”专家表现,这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
赢球让球迷找到成绩感
与归属感相伴的,是赢球带来的成绩感。支撑的球队赢球之后,自己有很大的成绩感、满足感,因为球队实现了自己无法完成的愿望,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大家都渴望成功,但现实中有很多羁绊,通过替身来完成幻想,无疑是美好的。
国外曾经有一个对球队铁杆球迷的赛后调查,当球队赢球后,这些铁杆球迷也会随之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具有吸引力;让这些铁杆球迷看一些美丽女士的照片时,他们会感到自己约会到这些美人的成功率更高。“这时,自我的一部分和球队之间的绑定形成,当球队成绩很好时,球迷会感到自己很有力量,很有眼光。”
普通人心坎都有好汉情结,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好汉。而崇拜的球星,其实就是我们的“替身”,卡卡、梅西等球星过人、射门让我们的心坎有宏大的满足感。
真正的球迷有近乎宗教般的虔诚
真正的球迷,往往是痴迷的,甚至狂热的,对于所支撑的球队有一种近乎宗教的虔诚。对自己一方,百般夸奖;对竞争对手,不惜口出脏言,在球迷论坛里,谩骂和人身攻击无处不在。
自己爱好的球队输了,尽管会难过,但不会轻易去责备、唾骂,这才是一个真正热爱足球的人。相反,那些对自己爱的球队的失败投以谩骂,甚至损坏性暴力的人,他们也不能接纳自己的失败,这种极端的爱好转眼之间可以转化为仇恨,不仅影响自己的情感,还会殃及亲人和朋友。
当然,热爱强队,并不代表不接收输球。有时候,人们正是在关注球队的屡败屡战中,实践了某种类似宗教的虔诚。这就像爱一个人,你会愿意陪他一起成长,依然信任未来。因为你爱的是他的特别,而不是因为他的完善。1990年美国世界杯,罗伯特巴乔凭借一己之力将意大利带入决赛,当他罚失点球,与冠军擦肩而过时,留下了一个愁闷的背影,很多球迷却因此而爱上了巴乔,爱上了意大利队。
心理学家说,人都需要有一个精力家园,让人感到自己是属于某种文化的,而现代社会人口的广泛流动不利于这种归属感的建立和保持,足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心灵上的归属感。比如,在英国,很多家族世世代代只支撑同一支球队,即使这支球队已沦落到低程度联赛,仍然“胜也爱你,败也爱你”。
伪球迷,其实是从众心理作怪
有一种人,他们既不爱好足球,也不讨厌它,而处在周围都是看球的男性的圈子里,不看球,就不能谈球,就和周围的人在未来的一个月里失去了共同语言,这种被边沿化的危险让这些本来中立的人有了从众的压力,往往会转入看球者的行列。他们被称作伪球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