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世界杯上中国元素据说是很不少的,从观众们鼓起腮帮吹响的嗡嗡祖拉到球员们穿的队服和球鞋,从人见人爱的吉祥物扎库米到人们看球喝啤酒时用的烤肉架……当不争气的国足在南非不见踪影时,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制作”遍布赛场,本来我们并不完整是这场足坛盛宴的旁观者。
说起“中国制作”,不妨还从本届杯赛上引起轰动的嗡嗡祖拉说起吧。这种非洲土著用于驱赶狒狒的塑料喇叭是中国人制作的,如今据说正以每两秒钟一个的速度在世界各地售出。一只中等大小的嗡嗡祖拉在中国的出厂价是国民币2元左右,在南非售出价每个折合约50元。我老家有一位老板,据说他的工厂也在生产风靡世界杯的某品牌足球鞋。但这种鞋子品牌是美国的,在英德两国设计,经销商是中国台湾的商人,他的工厂只负责制作。
受制于“中国制作”自身的局限,我们的制作商和产业工人分得的蛋糕少得可怜:一双上千元的足球鞋,最后拿到的利润只有售价的约百分之一;而嗡嗡祖拉,从上面的对照不难看出,可分的利润可能更少!
此类“中国制作”的为难地位,可能和中国足球在国际足坛的地位有类似之处。中国足球处于“第三世界”,没有自己的“品牌”——名气;没有自己的“发明”——作风;喊冲出亚洲好多年了,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转转——也就是说,冲出去的渠道还没有买通……
国足引人悲伤,但“中国制作”毕竟要先进多了。球迷们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南非赛场中的广告牌上,有四个足以振奋人心的大字:中国英利。这家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制作企业,因为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为一座球场供给全球领先的高科技节能产品,从此与足球结缘,并成为中国在世界杯历史上的第一个援助商。
世界杯和“中国发明”联姻,是真正的双赢。当“中国制作”正一步步向“中国发明”迈进之时,落伍的中国足球是不是也该奋起直追、奋发图强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