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人生规划,不该是为财富而奋斗,这种观念在八零、九零的脑海里,因为家庭及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是这种观念却是地地道道的害人观念。罗曼罗兰早已提出:一旦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标,人生就会变得没有目标。这句话大概很好的解释了这种观点的根本性错误,为财富而奋斗的学习,充斥着金钱与浮华的诱惑,还有多少心思能够停留在心灵的富足与灵魂的认知?道德在此刻与金钱若一个天枰,到底哪个会更重一些?我想该是金钱吧?因为这样的教育就仅仅停留在金钱至上,孰不知,思想、精神、灵魂的教育要远远高贵与金钱教育至上?简而言之,金钱式教育,乃鼠目寸光之教育耳。
很喜欢的一句话,人生如戏剧,红演员有时会当叫花子,而三流演员有时会扮演大爷。我们的人生就如此可笑,你有资本当大爷,但你也要做好当叫花子的准备,也许你最初本就是个叫花子,上天给你个当当大爷的机遇,它并非是长久的,只是给你个体验的时间。如果你懂得珍惜,懂得利用大爷的资本,那么你将得到的是永恒的财富。如果你只懂得疯狂的掠夺,只懂得疯狂的享受,只懂得自私自欲,那么你终究会重新做回叫花子,即使红演员也不过是那个阶段,那个时间里为人所知而言罢了。你不会单纯的认为行恶也会得到善终吧?那就真的让人怒笑不已了。
人跟人的区别,在穷人之间有志气之别,在富人之间有善良之别。悲观者喜欢绝望的语句,乐观的人永远喜欢太阳的方向,并吟唱着简单的旋律,来赞美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恶富人则会拥有在黑暗中守护着生带不来,死带不去的财富,并时刻紧张着,怕自己的利益被某些人偷走,这样的人生确实索然无味,倒不如返璞归真,回到你穷苦的时候,那时的轻松潇洒又会让你幸福起来。而善良的富人,过的生活将是精神与财富的共同富裕,这便是人生的真谛。陶潜自认为自己达不到这种状态,便归来辞去兮,身心立刻轻松自如,并名垂青史。
而大人物与小人物的不同继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真正之大人物,常去私情私欲,以献身诸世,报酬则待千载之后。如此反之,小人物则更注重私情私欲,且自身的永久指针则是顾自己,不顾他人,于是便遗臭万年。说到这里,想必每个人都懂,但是能做到的人太少了,这一切不是一句话,猛然间便会明白与执行的,而是多年的读书与要求自我德操而慢慢形成的一种自然清香,这便是人生迷惑时期能够兼济天下又独善其身的妙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