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老师认为的,面对“谢师宴”的约请,左右为难,盛情难却。其实,参加“谢师宴”,对于老师而言,并没有影响其切身利益。与赴亲朋好友所设宴席不同,不用自己掏腰包。那时候,我还只是一名小学教师,参加这样的宴席确实不少,也是听从学校的安排。如果同一天,遇到几家有设“谢师宴”,学校会将所有的老师,分成几支小分队,分别行动参加宴席。按照农村人的习俗,其它宴席中,都是孩子的亲舅、姑父为最大,安排在第一席,而“谢师宴”中老师为最大,排在第一席,亲舅、姑父次之,为第二席。所以,在此场面中,老师的身份确实是很光荣的。并且,参加这种宴席,完全是公费开支,可以公开报销,美其名曰:赞助费。如果有老师认为,左右为难,只不过是嘴上是这样说,而心里,学校没有安排他去,或许还会有想法。家长约请老师参与宴席,一是表现他是尊师重教的;二是为设宴名正言顺。我还没有见过,有被请学校谢绝家长好意的。至于有的老师在宴席中酒喝的“醉得连怎么到家的都不知道”,更是说明了参与这样的宴席,是“机不可失”。
针对有专家认为的,学校对抵制“谢师宴”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谢师宴”现象,不能完全指责学校。因为,有的家庭在举办这样的宴席时,也有没有请老师的。“谢师宴”从表面上来看,是为了出于答谢老师将来对启蒙的孩子多多用心教导或孩子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学校而向老师表示感谢。其实不然,我就见过,有一些家长在“谢师宴”中很尊重教师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判若两人,平时的言行根本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做了一些有违尊师重教的事情。“谢师宴”即使老师抵制不参加,这种宴席照设进行。
所以,“谢师宴”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从中求财,而对于普通百姓家庭而言,有时是生活现实迫于无奈,你不这样随波逐流,别人也会这样。现在以设宴席获取利益的名目很多,其它的我不说,单以生日宴席为例,现在已变成了每年都要祝贺。其实,我结交的朋友还不是很多,而自己每次过生日又不是很注重,更不会以设宴来为自己热闹一下。因此,每年只有拿出两个月的工资去支付这项开支了。
正如以上新闻消息中,有专家说的一样:谢师宴像一面透视镜,透过这面镜子,我看到了当下社会的浮躁之风、攀比之风、庸俗之风。我要说的是,其它等等的宴席何尝又不是这样?
“谢师宴”只是名目繁多的各种宴席中的一分子,说不准这一种还在社会上盛行时,又会有新的宴席名而产生。
从“谢师宴”的是是非非中,使我感到如今的社会,人们对名利的追求欲望强烈,攀比之风太强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