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三言》中,一位名叫王涯的丞相,声名显赫,奴仆成群,其餐厅下水道的生活污水流经一寺院。寺里的老方丈每日见从王丞相家餐厅下水道流出来的污水里有很多的白米饭,不禁心痛得直念: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连忙叫小沙弥用筛子将米饭从污水里捞出来用清水冲干净,再凉干保存起来,不几年就存得几石干米饭。
此时,这位王丞相因罪丢官,家产房舍全被抄没,奴仆逃散。王丞相一家亲属老少十几口无处安身,饥寒号啼。寺里的老方丈听见哭声心下不忍,就让小沙弥打扫一间空房与王丞相家居住,并将那干米饭泡透蒸熟送与王丞相家充饥。
王丞相吃过那饭,甘香无比,就向方丈致谢。方丈对王丞相讲:我出家之人,哪有米谷,此乃君家之物,原想饥荒之年救济穷人,不想今日却济接了君家。
王丞相一听,长叹道:怪我平日暴殄天物,今日合当受此天谴!
这两则故事是讲为人不管多么富贵,也不要浪费粮食,吃了不可惜,丢了就令人心疼,太浪费粮食的人会遭到报应。
我们六十岁开外的老人在一起聊天的时侯,也会谈及以往的悲惨日子。大多数人都吃过除了野菜外,树根树皮,榨过糖的甘蔗渣,观音土。这些东西在饿极了的时侯,不管有无营养,能不能消化,都要艰难地咽下去,有的人也因不能消化而失去生命。
多数经过苦难的人都会珍惜粮食,吃多少买多少,吃多少做多少。除了变质的外,根本舍不得丢掉。
可是,每当看到有人将吃不完的面包,馒头,米饭等食品隨地乱扔时,我们的心里总不是滋味。就算腰包里有的是钱,为什么就不能将浪费的财富节省下来济接贫困的人?
在公,私各种宴会上浪费现象更为突出,有时侯就是普通几百一桌的,剩三分之一的菜也是常事。
几年前,曾看到一则报道:有一酒楼每天倾倒入垃圾桶的鸡腿有几十斤。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吃饭本身就是特大事情。如果人人都能养成节约不浪费的习惯,仅吃这一项,一年节省下来将会是多大的一笔财富!
虽然一些地区农业已实现机械化,但多数地方还是人工耕作,由于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原因,每一粒粮食依然是来之不易。
节俭不是吝啬,不是抠门小气,节俭是美德,节俭是兴家强国的措施之一。所以,不管穷人富人,老或少,有没有经过饥饿的日子,都应该节俭惜福。
从孩子起,家长就要以身作则,教育节俭的重要。一次,我十二岁的孙子将吃不完的一个汤圆倒在垃圾桶里,我问他:你吃不完为什么不剩在碗里?并将汤圆从桶里捡起来冲干净当着他的面吃掉。
财主与王涯丞相的后果,虽然是唯心的因果之说,但也能引人深思,物极必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家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凡是对浪费不也为然:不就是多花几个钱吗?的人们,请您将隨意丢弃的财富拾起来帮助那些饥寒的人们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