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调查称85.5%的人认为公众保护意识不强致非遗流失(2)

时间:2010-08-31 16:55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冯骥才认为,国家的“非遗”保护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首先是政府保护,除了正在完善的法律之外,还有国家对“非遗”的认定,认定之后政府会对传承人有一定的支持;第二是专家保护,帮助政府和社会认识到非遗的意义;第三,很多城市建立了“非遗”保护的博物馆。

  “非遗保护最重要的是传承人的保护。”冯骥才说,因为有很多“非遗”是口传心授的,文化传承人没了,“非遗”就断绝了。一代一代怎么往下传是问题的关键。很多地方把“非遗”保护放进了当地中小学教育,比如广西的天琴、福建泉州的南音、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等。

  “有些‘非遗’可以进入市场,但一定要有专家指导,进入市场不能失去自己。”冯骥才说,“非遗”保护要倡导科学保护,保护是为了传承。进入市场有几个东西不能丢,第一是地域性,第二不能盲目产业化。

  朝戈金认为,从当下来看,“非遗”保护的主要责任在政府,但是从深层次和长期角度看,责任在公众和社会。“一个社会的成熟程度和文明程度,表现在公众对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和保护上。”

  调查显示,74.6%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主要在“政府”,12.5%的人认为“个人”应负主要责任,9.1%的人选择“公益组织”,2.4%的人选择“学校”。 记者 王聪聪

  

相关阅读
  • 冯小刚向国民意识导演转变 直言"59岁必定退休"

  • 上一篇:网吧电影免费时代终结 激励创作人遏制盗版
    下一篇:安徽汉代大墓保护成烂尾工程 珍贵文物泡淤泥中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