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功利化 公共财政太随便
“故里争取”患上“集体癔症”
6月17日,山西娄烦县文物旅游局流露,当地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将由娄烦县花果山生态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该风景区位于娄烦县海拔1816米的花果山山顶和山北侧的道人沟中,占地面积达7000多亩。在消息发布会上,娄烦方面还颁布了山西当地学者的“长期研究成果”,称《西游记》小说人物孙悟空的老家为山西娄烦的“根据最多、内涵最丰富”。
山西娄烦勇冠“孙大圣故里”之名,其事件本身不足一哂。孟繁仁等山西学者在为娄烦做“见证”的同时,多少还是为自己保存了一点学者的体面,他们并没有断言孙悟空的故里就必定在娄烦,而只是说“根据最多”。因为,只要还有点理性的人,就能明白为一个虚构的艺术形象“考证”故里有多么荒谬。
一件荒谬不经的事,由处所政府出面一本正经地来做,流露出不同寻常的意味。如果娄烦只是用孙悟空做幌子打处所著名度,他们倒算是颇有收获,很多以前对娄烦一无所知的人,也知道这个小处所和孙悟空有点瓜葛。但从处所经济的角度而言,把占地7000亩的风景区建设系于传说中的一只猴子身上,未免有点不够严正。更重要的是,把娄烦打算和近期此起彼伏的故里争取战接洽起来看,就不难发明,处所政府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发掘和争抢已经进入热昏状态,值得警惕。
如果说李白故里之争、屈原故里之争每年都会上演一次的话,今年两省四地对朱熹的争取则堪称风云突变,几乎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虽然处所官员未必懂得朱熹其人,更不大可能懂得程朱理学的内涵,但一点都不妨碍他们把大批的公币扔在老夫子身上。据初步统计,四个与朱熹有关的处所,以朱熹名义开发建设的各种项目预计总投入可能达40亿元。这真有点历史不能蒙受现实之重的味道。
处所政府对历史文化名人青眼有加,大多与文化本身无关,他们看中的是文化遗产的变现才能。号称炎帝故里的湖北省某市在这方面说出了实话。该市有关官员介绍,通过打造“炎帝故里寻根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吸引旅游人数达480万,实现旅游总收入高达25亿。古人身上有这么强盛的GDP发酵才能,他们要想藏身于故纸堆中,当然是不可能的事。
对历史遗产的发掘如果能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则处所政府对名人故里的争取就没必要苛责。遗憾的是,从现实来看,近些年在各地上演的历史热、故里热和古墓热已经越来越非理性。曹操墓的发掘和引发的争辩,给不少处所带来连锁效应,据说刘备等三国人物的墓地都可能进入抢救性发掘的行列。处所政府在挖祖坟方面表现出的高兴劲,已经让文化本身面临耻辱。去年,两个处所卷入李白故里之争,但有心人通过实地访问发明,某地的李白故里公园破败不堪、无人问津,让人为诗仙扼腕叹息。至于孙大圣故里和西门庆故里的“问世”,更是裸露出文化大国的子民在文化方面的无知与鄙陋。在纷至沓来的公祭和历史热中,人们很难领会到传统文化价值的弘扬与传承,相反,更多看到的倒是权利给文化打上的僵化烙印。
以历史文化为载体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某些处所确有成功经验,但少数几个历史名人和传说人物到底有多大的含金量,或者说,历史文化名人在创富方面的效用边界,其实很值得斟酌。认为傍上一个历史名人就能收获盆满钵满,实在是一种要命的错觉。在缺乏严正学术领导的情况下,不同地区往往对同一个历史名人狂掷赌注,其成果是不难预感的。一旦大众,对“古人热”产生审美疲劳,或处所政府不能持续投入文化建设,则大批的政府投资和民间资本就会打水漂。丧失理性的一窝蜂投入,所导致的往往是社会财富的浪费。
由处所政府主导的名人故里争取热,裸露出严重的失范偏向,它就像一种集体癔症,不但具有沾染性,还很难以处所政府自身的理性去纠偏。在传统文化面临庸俗化和功利化陷阱的同时,公共财政的随便性也暗藏宏大风险。给这场“文化大戏”踩刹车,实在很有必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