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1年4月,民族好汉岳飞被双规,屏蔽于部队之外,朝廷为稳其心,授予枢密副使虚职。同年7月,南宋当局授意“检察机关”介入弹劾,监察御史万俟卨(mòqíxiè)亲自上阵对岳飞刑讯逼供,终以“莫须有”罪名判处岳飞逝世刑,制作了一幕千古奇冤。
岳飞之逝世,罪在南宋当局,罪在赵构与秦桧的合谋,这已成历史定论,无须再议。另外,岳飞也有过逃生的机会,只是他自己放弃了。据赵炎对《宋史》的研读,从被双规到弹劾,其中有三个月时间,与岳飞同时被双规的韩世忠和张俊,都能认清时势及时韬晦,躲过一劫,独岳飞以一己之力作了悲剧性的最后一搏,可见他是抱着必逝世之心的,这个话题留到以后再说。本文只探讨岳飞被双规的原因: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双重硬伤。
岳飞秉行的政治路线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恢复中原,驱赶鞑虏。这个路线本身没有错,既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整体请求,又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惋惜的是,岳飞不是路线的最终制定者和决策者,他秉行的路线有悖于朝廷的基础政治路--求和偏安,也就是说,岳飞犯了路线错误。历史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犯了路线错误,都将是致命的,这就决定了岳飞等主战派的任何挣扎都将徒劳无功,“三十功名尘与土”的结局面在必定。
关于朝廷的基础政治路线,岳飞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愿意履行,这一点不能不让赵构和秦桧对他抱恨。建炎元年,赵构刚刚登基,岳飞就上书北伐,还恳求皇帝御驾亲征,遭到赵构的否决,明以“越职”为由罢了岳飞的官,其实是在暗示岳飞不要这么执着,朝廷的政治路线已经定了。其后,赵构虽然支撑主战派打了不少胜仗,重用了岳飞、韩世忠等武将,但目标依然出于自卫,出于求和而不得,并没有转变其基础路线。按说,赵构对岳飞不薄,为防止他犯路线错误,出兵前,赵构特地下手诏,告诫他只需收复伪齐所夺之地,千万不可领兵北上触犯金人,否则就算立下战功也定要严惩。可是,岳飞就是不开窍,多次当面顶撞赵构和秦桧,反对与金议和,他对赵构明白表现:“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议。”这一理直气壮的“路线错误”不禁使赵构对岳飞心生嫌忌,还大大地得罪了宰相秦桧。
绍兴七年三月,宋廷解除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兵权,赵构本来答应将刘光世带领的淮西部队拨给岳飞指挥,岳飞信认为真,认为这样一来,自己兵力大增,高兴之余,立即提出要带兵10万,出师北伐,这又犯了路线错误的大忌,让赵构气得吐血,临时变卦,拒绝将淮西部队交给岳飞。对皇帝的这种暗示甚至是明令,岳飞还是不开窍,竟然一怒之下离开本军驻地鄂州,认为母守孝为名上了庐山。在赵构看来,这种行动分明是要挟君主,比犯路线错误更严重,但当时金兵的要挟尚在,双规岳飞的机会并不成熟,因此赵构不得不再三下诏,对岳飞好言安慰,敦促其下山。六月,岳飞返朝,向赵构请罪,赵构表现对其宽恕的同时,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话以示警告,言语之中已经暗藏杀机:再不与我保持路线一致,警惕你的生命。
赵构偏安求和的政治路线其实明摆着,只有保持议和,才干保住帝王之位,若是任由岳飞这么打下去,真的北伐成功迎回了二帝,那么赵构怎么办?另外,岳飞还公然违犯“武将不得干涉朝政”的宋朝祖宗家法,建议赵构早立太子。赵构的独子赵旉8年前夭亡,他又在扬州溃退时受了惊吓,失去了生育才能,但赵构时年才30岁,心坎仍抱有生育的盼望,此时立太子,无疑是向天下裸露其难言之隐。所以,在赵构看来,让岳飞在政治路线上与自己保持一致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此人留不得。
军事路线上,宋朝自开国以来就一直平抑甚至压抑武将的权势,军事上走的是“以守为攻”的路线,南宋朝廷的军事路线其实也没多大变更。战略上分为两大块,江南重要是围剿各地溃兵败将组成的游寇团体和农民的对抗武装,江北重要是打击伪奇政权,防止他们南下。战术上走的是分兵牵制的路线,以防武将拥兵自重。
相关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美文欣赏 > 岳飞被双规,缘于路线硬伤
岳飞被双规,缘于路线硬伤
时间:2010-06-24 16:22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男子汉是这样炼成的
下一篇:35-48岁的女人,你问过丈夫这样的话没有?!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