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词似乎都有点朦胧感,让人在哪种特定的情况之下都能在其中找到契合的一面,正有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认同感。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借用诗词总结,更加凸显这一优势。
王国维,近代大家,集美学、哲学、文学于一体,知识不可谓不广博,经历不可谓不出色,眼界不可谓不开阔,这样的大家阅尽千般之后,选用了上述三句诗词作为人生三境界的情景表述,不可谓不是智慧的浮现。
读书的时候就知道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总结,当时也有当时的感想,当然当时感悟的范畴还是比较小。最近这个话题被重新提及,再翻出来重新看一看,有了新的领会,更对其产生的过程有一种新的认知领会。
当一个人的见识和眼界达到必定层面,变的非常开阔之后,才干俯瞰人生百态,从世事中抽取共性,能够客观的分析,断定,并区分出不同的性质、阶段、境界。这个共性就是点点滴滴的想法,想法加以提炼,形成系统,这便是思想,思想总结出来那便是智慧的结晶,智慧的绽放那就是思想的火花被点燃,有智慧的人确定是有思想的。从这种认知上看,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产生也应属此过程。他的“人生三境界”的总结更是一种智慧的绽放。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时下年轻人很是迷茫,茫茫然无处寄托,孤单困苦的孤寂愁绪总是难以摆脱,这种情感体现在多方面,工作方面,生活方面,婚恋方面都是如此。有所求而不知所求是甚?有所求而不知所求几何?这种没有目标甚至没有前进方向的状态或有目标,但太遥远,难以企及的状态和宏大的各方面压力交错之下形成了这种孤寂寥寥的愁绪,且无处排遣。心智上的迷茫和心态上的孤单这样的一种状态,总会经历,是属于第一境界这一段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一境界过后,逐渐明了,有所求而知其所求,为其所求高低求索。此阶段亦是在压力艰苦中交错前进,心有执念,虽难而未悔也!是其心智上明了和有目标、有动力的举动阶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想,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顺承下来,此为第三境界,感到到,领会不到,有感到但不深入。应当是人生大半,回想所望,所期所盼亦有所得。迷茫数载,繁忙半生,寻找所求原已所得。蓦然回想,是空落还是满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