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教授冯玉忠诘问:我们也许听厌了这样的比较,我们急着和“世界接轨”,但“世界”是什么模样? “接”哪条“轨”?伦敦的价值就在于80年不变,而我们的城市在日新月异,也在面目全非,我们还能跟世界接轨吗?
老建筑被拆谁是幕后推手
辽宁行政学院教授徐建源认为,老建筑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保护不好老建筑,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但为什么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归根结底是商业利益驱动。有的是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有的是开发商唯利是图,原因不一而足,但强大的经济杠杆是决定力量。
更深层次追究,彭定安指出,社会特别是相关决策者认识有偏差,没能摆正发展、进步、建设、现代化等关系。发展不一定就是建设,进步不一定就是增加GDP,现代化不一定是盖高楼大厦,建筑更不一定都是积极的。其实,现代与传统是结合的,现代是寓于传统之中的。
冯玉忠认为,现在,许多地方在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城市管理上,没有理念,或者说理念错了。从最根本上说,在城市规划上就没有保护老建筑的概念,说得不好听,就是 “我们不要老祖宗了”。要知道,理念歪了,处处出错。而我们又稀缺理念的反思机制,这导致的结果就更可怕了。
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负责人,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武斌切身感到,法律的缺失,社会上文物保护意识的淡漠,文物管理部门有职无权,都成为现实中亟待正确认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建筑保护路在何方
保护老建筑,说到底就是怎样让老建筑有尊严地生存下去。
王建学认为,一,要培养一种感情:对老建筑要有深厚的感情。在目前的城市改造建设中,老建筑在一些人眼里似乎不那么中看,他们看好的是开发带来的效益。事实上,老建筑是砖石写就的历史,我们不能不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王建学曾在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遗址看到,一对新婚青年来这里举行婚礼,把自己最神圣的礼仪和老建筑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他们对老建筑的深厚感情。这事令人动容,因为对老建筑的热爱,就是对历史的尊重。
二,要树立一种观念:以法律规范和长远规划保护老建筑。常常是,因为动迁马上要拆除,老建筑才引起人们的关注,保护老建筑才提到议事日程。结果,要么拆除老建筑,让位新建筑;要么保留老建筑,停建新建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采取主动行动,为老建筑立法。譬如,德国规定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任何人无权拆除,否则违法。意大利规定罗马城的新建筑不得高于圣·彼得大教堂。这些规定我们可以借鉴。这样,在城区改造和动迁时,事先就为老建筑让路。同时,保护老建筑要做长远规划、综合考虑,在老城区改造中,对老建筑的保护至少要有5年的提前规划,结合省情、市情科学地制定具体保护措施。
三,要增强一种意识:有意识地大力宣传我们的老建筑。老建筑是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演绎舞台。宣传老建筑的价值,就是弘扬历史文化传统,就是传承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髓。只有营造一种人人了解、人人尊重老建筑的氛围,才能使政府、专家、民众在保护老建筑问题上形成共识。
王建学说,利用好老建筑是保护好老建筑的最好办法。保护老建筑要创新观念,如一种办法是“旧瓶装新酒”,意大利维罗纳城有一座世界第三大古竞技场,外面残垣断壁保持原貌,里面是现代化设备的剧场,相得益彰;还有一种办法是 “新瓶盛老酒”,德国达姆施达特大学利用老城墙走势建设绿化带,远看是绿化带,近看是城墙。利用老建筑要采取宽松政策,在政府拿不出钱的情况下,应积极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中去,如鼓励个人承包老建筑开私人纪念馆、酒店、旅馆等,这总比闲置好得多。 (老照片由詹洪阁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