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破损的原国立中央大学“七七抗战大礼堂” 入档理由
6月21日,重庆大学致函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共商维修位于重庆大学A区校园内的原国立中央大学“七七抗战大礼堂”。
原国立中央大学是我国最著名学府之一,它是今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以及台湾的中央大学等多所名校的共同前身。抗战爆发,国立中央大学西迁入渝,“借住”重庆大学。两大名校携手办学,构筑了当时中国大后方最著名“文化三坝”之一,也成为全部中国教导事业的一块高地。
1938年,“七七抗战大礼堂”修建,周恩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等许多历史名人先后来此演讲及参观访问。以该礼堂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老建筑群,刻写着抗战时代中国教导高地的烽火记忆。
抗战丰碑
越炸越强
周恩来在此演讲持久战
重庆大学A区后校门树阴掩映,鸟鸣啾啾中,一栋黄色墙体、灰色瓦顶的老建筑卧立。旁边碑刻显示,“七七抗战大礼堂”已历经72年风雨。
重庆大学校史办主任蒋研川介绍,“七七抗战大礼堂”被鉴定为危房,屋顶部分呈现腐败现象,2000年前后结束应用。为了让这座资格最老的抗战建筑重焕青春,重庆大学目前正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积极接洽,共商修复大计。
1937年秋,国立中央大学随国民政府内迁重庆。次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顾孟余主持修建了“七七抗战大礼堂”。
1938年,日寇相继占据武汉、广州,大片国土沦陷。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前途何在?周恩来在邓颖超陪伴下来到了“七七抗战大礼堂”,作了题为《第二期抗战形势》的演讲。千余师生将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周恩来详细论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批评了“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论点。
原重庆大学校史办主任伍子玉撰文说,周恩来的演讲使大家看到抗战成功的前途和光明,重新建立起必胜的信心。长期关注“七七抗战大礼堂”命运的市政协委员廖庆渝说,该礼堂是重庆丰富抗战历史文化最有力见证之一,也代表着抗战时代中央大学迁渝办学的一座文化丰碑。
据记录,当年周恩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英国前首相和工党领袖艾德礼、马寅初、郭沫若、老舍、曹禺、冯玉祥将军等历史名人曾来重大作出色演讲。台下听讲的,有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巧奖获得者闵恩泽,“两弹一星”功劳朱光亚、任新民、黄纬禄等众多出色学子。
越炸越强
培养出一批精英
每年两会召开,市政协委员廖庆渝都会提交一份议案,建议将重庆大学“七七抗战大礼堂”列入文物名录,进行修复保护。他说,历经日寇数年惨烈大轰炸,这座大礼堂依然保存了下来,应当是何等壮烈。
1939年9月、1940年5月和7月,重庆大学著名的工学院在上百架次日寇战机狂轰滥炸中3次遭遇损坏,逝世伤师生250余人。现虽已经修复多年,工学院建筑在新旧材质契合线上仍有着当年血与火的清楚灼痕。荣幸的是,“七七抗战大礼堂”却没有受到损毁。
惨烈大轰炸中,重大人和中央大学师生们没有放弃教学科研,自己动手挖防空洞,建地下实验室。每逢空袭,学校防护团就发出准备警告,师生们迅速返回防空洞持续学习。大多上午10点进防空洞,下午5点出来。
日机常常夜袭,同学们习惯了在防空洞饿着肚子睡觉、读书、下棋、恋爱甚至吵架,越炸越强。两校的师生们还看着徐悲鸿在防空洞的煤油灯下创作国画《巴人汲水》。
就是那些艰巨的岁月,历练出了中国一代精英,比如今天我们熟知的卫星回收总指挥任新民、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他们青春求学时代就是在重庆大轰炸的岁月里度过。
精英齐聚
拟打造为中国的剑桥
国难中,国立中央大学与重庆大学相邻办学,两校履行资源共享,老师们交叉上课,学生们交叉听课。许多著名学者、教授受聘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使这块土地成为全中国最耀眼的一块人才和学术高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