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 财政增收是体制改革的良机
财政增收是体制改革的良机
时间:2010-07-01 16:11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据国税部门官员估算,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有望超过8万亿,仅次于美国(据6月27日《扬子晚报》)。 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4年的10.8%进步到2009年的20.4%,几乎翻了一倍;中央财政占财政收入比重从1993年22%上升到2009年的52.4%,翻了一倍有余。此外,财政收入的增速已持续十余年超过居民收入增加速度。相当多的学者已经开端担心两个比重过高的问题。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10年左右,财政收入的持续增加是一个基础趋势。但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增收之后怎么办?从现实情况看,增收后有两个重要的方面需要突破。 其一是结构性的增支。这个增支不是广泛的增支,而是“有增有减”中的增支。 一,企业的税负需要下降。当前我国企业的总体税负重,在财政增收后,需要加大对企业的减税力度。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直接关系到就业问题,不要寄盼望于民营企业在税收、GDP上施展太大的作用。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税负返还,既在财政蒙受的范畴内,又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为此,未来几年的财政政策需要全面考虑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大范围减税问题。 二,居民的福利需要进步。近几年我国社会政策有明显调剂,但社会福利系统还有很大缺口。例如养老金的缺口,在东北一些地区,甚至传统大集体企业的工人社会保障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教导资金和公共卫生投入的欠账同样宏大,既然国家有足够财力作为底子,这些国民基础福利的保障当尽快全面解决。 三,下降政府行政成本。财政增收并不意味着政府行政成本可以进步。这些年政府行政成本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警惕的是,行政成本总量随着财政收入增加而增加,但比重持平或略有降落。为此,对于政府行政成本,需要根据总量制定年均降落打算,力争在“十二五”末期总量下降20%左右。 其二是推动体制改革。国家才能进步的最大利益是可认为改革供给保障,可以“花钱买体制”。财政在体制上的投资,远比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要重要得多。因此,在财政实力不强的时代难以推动的一些改革,随着财政范围进步需要尽快纳入议事议程。 一,推动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处所关系。应当说,16年前的分税制改革为我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经济范围、市场发育程度与分税制改革时不可同日而语。中央与处所政府面临的问题也有了质的变更。当前,随着财政范围的进步,尤其是中央财政范围的进步,需要把解决处所财政困局作为重要目标,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分税制基础上,尽快建立并完善各级政府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体制。 二,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随着经济发展,一些税种的开征已经具备条件。例如遗产税、物业税等。与此同时,一些税种需要做大的调剂,以下降社会成员的税收累赘。比如个人所得税,需要根据综合征收的方向加快改革。 三,加强财政的透明度。随着财政盘子的扩大,与全社会的利益直接挂在一起。为此,需要尽快推动财政透明化过程,使财政收支能够置于阳光下。目前已有个别处所推动这项过程,但还没形成范围。从发展趋势看,如果在财政范围增加的趋势下不主动推动这项改革,在财政减收时被迫推动这项改革,将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起源:新京报)
相关阅读
中宣部:2012年前完成出版电影等领域体制改革
上一篇:朝鲜版《红楼梦》在中国公演后可能不再上演
下一篇:毕业生宣泄心情 “语录床单”风靡北航(图)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