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吴冠中临终前仍为画寻找归宿 不留遗产给子女

时间:2010-07-03 16:52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2010年2月10日,江苏省美术馆新馆举办试运行揭幕展,《大师大家——新金陵画派·江苏书画家作品展》是其三大展览之一,重要展出长期在江苏工作、生活,或江苏籍的29位艺术家的精选作品。图为《大师大家——新金陵画派·江苏书画家作品展》上,吴冠中照片和作品。 中新社发 姚俊 摄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于6月25日23点52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为中国绘画发展做出宏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开端,他不懈地摸索东西方绘画,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众多作品深入人心。 中新社发 满会乔 摄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电 题:吴冠中:轻掩画卷不负丹青

  中新社记者 应妮

  没有挽联,没有花圈,只有楼道中飘散着丝丝百合花的清香。

  位于方庄的一套普通二居室里,吴冠中的遗像下摆放了一摞《吴冠中全集》,窄窄的桌子上别无它物,如同这个家一样清简——除了迎门墙上挂有一幅梵高油画的织毯,再没有任何装饰物。而老人的工作室仅仅是那间不到5平方米的书房,很难信任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吴冠中创作出了那些拍卖价格动辄几千万元的画作。

  吴冠中就这样走了。

  家人对老人的走是有心理筹备的。大儿子吴可雨说父亲在走的前一天特意让他们带母亲过来见一面,而此前老人住院时一直不让体弱多病的老伴探望,“父亲生前对后事交待过很多次,不搞遗体告别、不搞追悼会、不留骨灰”。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吴冠中还在为自己的画寻找归宿。吴可雨正是受父亲之托向香港艺术馆捐赠今年刚完成的四幅作品而错失最后一面。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吴冠中将自己认可的作品陆续捐赠给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新加坡国立美术馆等,“不留遗产给子女,我的作品属于国民大众”,他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在自己91岁诞辰的前夕,吴冠中走了。

  对于这样一位视艺术为生命的老人来说,用年岁来衡量是没有意义的。他毕生以近乎执着的态度痴迷于绘画,始终笔耕不辍。“从法国留学归国之后,吴先生懂得西方文化和艺术,更器重中国传统文化,他毕生摸索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联合,并由此创新、确立了自己的艺术作风,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接收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

  他还记得,吴冠中今年住院前为数不多的几次公开运动就是来中国美术馆看画,“一次是朱德群艺术回想展,一次是画家乔十光画展,前者是他留学巴黎的老同学,后者是他50多年的学生。吴先生两次都是早早到场,认认真真看画。”

  他流露,中国美术馆将于7月7日至8月2日推出“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展出中国美术馆收藏吴冠中作品16件、吴冠中捐赠作品46件,总共62件。范迪安认为,吴冠中对这个时代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独创的作风,更在于他的精力。他总是提倡艺术创新,勇敢废除成规,敢于流露真言。他的许多见解和呼吁,是对中国美术的提示与警醒,是一种事业为公的“吴冠中精力”。

  也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吴冠中不断出言“针砭”中国美术界的时弊,“画卖不出去了——好!”、“艺术家应当是‘野生植物’”、“以奖代养”……

  在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一幅题为《野草》的油画中,鲁迅的头像是和野草一起生长在大地上的,吴冠中以此表达对精力父亲的懂得——生于野草,葬于野草。

  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是吴冠中一生的寻求,他做到了。

相关阅读
  • 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济宁举行
  • 上海:47万余名农民工子女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
  • 汶上十万中小学生争当“优秀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使者
  • 钱文忠指挥季承争夺遗产? 笑回应连称"太荒唐"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监督检查保护规划实施
  • 季羡林遗产再起风波:季承表示如北大拖延或起诉
  • 律师谈季羡林遗产纠纷:首先得确认东西归谁所有
  • 季羡林过亿遗产再起风波 其子催促北大归还文物

    • 上一篇:财政收入8万亿,为何让人心忧虑?
      下一篇:广电总局发言人:“凤姐”这种低俗文化应叫停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