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过了放风筝的季节了。可我却还有一个风筝的梦。
第一次放风筝,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了吧。是一位大哥哥教我的。宣纸做的彩色蝴蝶,真的很美丽。可我不是什么聪慧的孩子,教了一个下午都没有学会,却一不警惕把它弄破了。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我是什么样的表情了,只是脑海中还清楚地记得那只破了的风筝的影像。现在想起来,不免心里一片哗然,很是失落。要知道,风筝一旦破了,就永远也不可能再在天空中飞翔了。而宣纸又是何等的柔软呢!选择用宣纸来做风筝,又该多么残暴!明明知道它确定会破,却还要制作的这样精美。
第二次放风筝,大一,中文系风筝大赛。还记得我们宿舍一阵的高兴与繁忙。总是会挑着气象晴好又有风的时候去练习,都期望着比赛那天它可以带着我们的冠军梦飞得很高很高。可比赛却总因为气象的原因或是其他的事情而一拖再拖。终于到它真的如期而至时,那本来的高兴也早已烟消云散了。拖着敷衍的心态,我们来到了操场。排队、抽签。等到比赛开端,打开风筝,心里却有一种久违的惦念,可能是意识到这次它会飞得很艰辛吧!
算是加油打气,我像抚摸赛前的马儿一样,默默在心里告诉它:飞吧,朝自己最憧憬的天地徜徉。可是,之后的十几二十分钟却让我很赌气。它很不争气,且不说飞得多高,却怎么也无法腾飞了。好不容易飞起来了却一会又落下来了。我们反重复复的将它拾起、放飞、落下,又拾起、放飞、又落下……直到我们累了,它也累了……
成果不出我们所料,它败下阵来。我们在它最后落下的处所将它最后一次拾起,落寞而又淡定地,走下操场的台阶。我们几个什么也没说,只是无言地走回了宿舍,将它丢在阳台一角。然后坐下、休息。直到晚上洗脸的时候,我才猛然发明,手上有一道一道渺小的口子。惶恐的我,还没等叫出来,突然知道了它们为什么存在。心中一阵酸楚,却不再说什么。只是安静的洗完脸,安静的回宿舍,上床、睡觉。
我想,那天它为什么那么任性地就是不愿高飞呢?是舍不得了吗?毕竟相处久了也该有情感了吧!可能真的是害怕飞上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至少那天真的有很多断了线的风筝,流浪在云海,纠结在高空!它无声地、无奈地试图抓住我,不愿离去。可我却迟迟没有发明。这一道道渺小的伤口,是它的牵绊,也是它的无奈!
之后,我再也没有放过风筝了。即使朋友相邀,也只是委婉的拒绝。真的害怕会看到它离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也真的害怕面对那样失落的自己。以前,怜惜风筝,是怜惜它没有自由,自己的所有都控制在别人的手中。可是,却从来没有想过,会不会有时候,它也欣喜自己能够在一个人的掌心,收放自如。一旦线断了,自由了。凭风而起,依风而飞。又会不会再也找不到回来的方向了?
风筝,我想我们已经错过了这样嬉闹的年纪,却只能选择将它藏在心底。轻轻地、深深地,为你叹息!
相关阅读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