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有孤单,古人也有孤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儒家积极思想积淀下来的孤单,厚重而闪光,正大且负有历史重任,而当时不为人知或不被懂得,那份高尚的孤单,每当读史知道时,令人感怀和叹赞。司马迁的孤单,上升成一份极大的苦楚,而保持完成《史记》。张学良的孤单,敢行非常之事,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中华民族有尊严的活着,忍耐几十年的囚徒。邓小平先生的孤单,三起三落,铸造了刚强的人格,最终指明了中国发展的道路。
也许是古人生活节奏慢,独处时间多,会倍感孤单,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人潮流动奔涌,一个人如一小水滴在浪中翻滚,也许会少一点孤单?
一个人忙繁忙碌一整天,身心疲惫地回到家里,感到这种平庸无味,天天重复的工作毫无兴味,虽然在一天里曾与许多人交际、应酬,但仍然感到心坎的孤单。一个人身担某一官职,白天衣冠楚楚,油头粉面,在大庭广众中大发宏论,而一旦脱去假装,寻找自我,就感到虚伪的表演式的外貌里边裹着一颗孤单的心。
外表的孤单并不必定孤单,外表的热烈并不代表不孤单。
孤单重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情势最为常见:
(一)缺乏知音的孤单。“倚楼凝望又徘徊,谁解此情切。”人的一生极难找到跟自已志趣相投的人,有些事情的确也不好向人坦率,能不孤单吗?
(二)无人懂得的孤单。“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芸芸众生,碌碌黔首,有几人能干大事业,都在为自已的事情奔走,懂得一个人谈何容易,谁去居心懂得谁,孤单自然产生。
(三)无人分担重负的孤单。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了晚清的江山鞠躬尽瘁逝世而后已,为中国之兴费尽移山心力,他们有睿智的独思时刻。凡夫俗子为家为已都会感到难以胜任的时候,何况他们为国为民。
(四)怀才不遇的孤单。此类情况古人最为常见,无论古人或今人,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些恃才傲物、性格偏激的人方能享有这份孤单。
(五)无奈的孤单。“无可奈何花落去。”明白了事物的发展方向而无力扭转,爱莫能助,世世有之,人人有之。
(六)高处不胜寒的孤单。身居某一角色,惟恐难以胜任,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思想,跟患得患失有本质的差别。
(七)行将迟暮的孤单。“夕阳无穷好,只是近傍晚”。
其它诸如怀旧的孤单;情场失意的孤单;年迈独居的孤单;身处异乡的孤单;不合群的孤单;被人冷落的孤单等等。
孤单不必定是坏事。有时只有智者才干拥有孤单,惟有当事人悟得到那种心灵的充实和快活;孤单是一种超脱,有时不但吓走敌人,也吓走了朋友。
长期忍耐孤单的人,可能干成大事,也可能悠悠倒下。愿天下孤单者一路走来,将领会到的孤单变成光芒四射的人生,既是孤单者,也是一个思想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