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低俗电视节目”处境艰巨。有人举例说,《激动中国》是高雅的,小沈阳是通俗的,凤姐及某些婚恋节目就是低俗的。此言一出,坊间便认为凤姐离“被封杀”已不远。对此,凤姐自称只是“混口饭吃”,若被封杀将丧失惨重,可达六位数;她还说,我没偷没抢,不是社会低俗。(7月4日《青年报》)
凤姐的长相与自恋形成的强烈反差,让许多人受不了。所以一见到凤姐便上前拍砖,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但是凤姐的话却让我生出敬意。
我的意思是,作为一个“被低俗”了的个体,她拿起了她本应有的话语权利。凤姐还有独到的“低俗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低俗,一个人的低俗也不至于让全部社会不安。
一个人的能量能有多大?或许,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在影响社会;社会又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可是,凤姐对于年轻、帅气、学历、身高以及智商的追逐,却道出了这个社会的现实。只不过,因为凤姐自身的条件太差了,以至于她给人的印象是太“雷”了,所以,她变成了一个名人。反过来说,不是因为凤姐的低俗让她成了名人,而是我们认可了她的恋爱观让她成了名人。
一个人的低俗,导致了全部社会的不安,这本身就像悖论。一个真正对低俗有较强免疫力的社会,还怕一个人的腐化吗?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真能影响全社会,这个社会确定也有着低俗的基础。人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恋爱观,想找一个帅哥也没有什么错。要不然,看看邻家的那些女孩与丈母娘,哪个不是带有或多或少的财富论与背景论。只不过,社会风行了,许多人也确实有了这样的观念,大家都不说、或是不写在白纸黑字上而已。
凤姐是网络时代呈现的一个让大家有点不太爱好的名人而已。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每个人也只能成为15分钟的名人。”凤姐因为社会中有特定的土壤而呈现在大众,面前,也必将在传媒时代很快消散。若要有人“代表月亮消灭”她,实在没必要。(王传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