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去旅游,似乎走到哪里都是以买卖东西为主,所以商业气味远胜于人文气味。而我陶醉于湖光山色,玉宇绮阁之时,却更想懂得相干的人文信息,偶尔也有一些小商品能吸引住我的眼光。比如卖仿古工艺品的商店里的印石,我常常会拿起那些印石看看,但不买,原因只有一个,那不是我爱好的石头。那我现在就说说石头的意蕴。
很多人都知道印章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战国到西汉时代,就有偶用滑石制印。而印章文化能源远流长,石头可以说是劳苦功高。元末,著名画家王冕发明花乳石可制印,这是石材跻身艺术之林的起源。而明代中叶,文彭在南京于意外中得到四筐用来制作妇女首饰的青田冻石,试着自刻印章,发明后果很好,这才在文人中兴起了篆刻艺术。清代陈克恕在《篆刻针度》里就写了许多印石的特点,如:青田石,理细腻,温润,通体明莹;鱼脑冻,色白如鱼脑;宁波大松石,间有洒墨黑斑,文采流动;寿山石,色分五彩,质细为玉;昌化石有五色,纯鸡血红为最。而寿山田黄和昌化鸡血更被用于宫廷内皇帝的御用之物,而朝野之官吏、雅士、文人也争相收藏和赏玩。可见这其中以寿山石、昌化石最佳。从中也不难看出印石石质的优劣与印之主人身份贵贱的关系。
而在中国,自古文人就爱石,所以石头与中国文人也有不解之缘。而古代印章盖印就相当于现在明星签名,故而文人的印石往往是自己心灵与思想的寓体。正如陆游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而印石之所以能成为文人心灵的寓体,是因为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能无言地传文达意,以无声现有声。在我国,爱石之风曾风行一时,特别是宋朝时,因宋代重文轻武,故迷石者众,且赏石趋于细腻、含蓄、超脱。论质地,宋人重坚硬、细腻、透明或半透明之石如莱石“透明斑剥”。论色彩,以华贵、对照明显,色彩丰富者为佳,如修口石“五色斑斓”。论纹理,以成物像者为佳,如玛瑙石“纹理旋绕如刷丝,间有人物为兽云气之状。”
在以上我提到的莱石、修口石和玛瑙石中我最爱修口石,据宋人杜绾《云林石谱》记录,修口石产于“洪州分宁县”,即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修口石石质地坚而不疏,色泽以自然赫色为主,并嵌有翠绿色,佳者兼有金星、金晕、鸡血藤、鱼子、水波纹等纹理,似天然山水画,凝视怡人,赏心悦目。正因修口石色泽、质地别具一格,故特别合适制作砚台,早在唐宋时代,修水就有手工作坊生产。成砚称“修水赭砚”或“修口石砚”,具触笔细而不滑,发墨速而不粗,贮水久而不涸等特点。清道光皇帝侍读,修水籍万承凤曾将该砚呈道光皇帝,帝欣喜而视为珍品。后被列为贡品,所以又称修水贡砚,为江西四大名砚之一。记得那次去游黄鹤楼进了一个“奇石馆”,我看了许久,其中以灵壁石和菊花石居多。也许因我是湖南人的缘故,所以我对菊花石很有好感,因菊花石产于我们湖南浏阳。而关于菊花石的美丽传说,更是赋予了菊花石特有的美丽,也更是打动了我的心扉。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的神沪溪和仙女宣恩爱恋人间,在浏阳河洒落菊花,落在河面的菊花沉积河底,久而久之变成了今天的菊花石。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倾心相爱的恋人石坚和菊花相知相爱,不离不弃,至逝世都不愿离开,最后他们双双化成了今天的菊花石。
石头种类繁多,而其中寿山石、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巴林石又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不同种类石头各有其用。上文提到的四大名石中寿山石等合适刻印,而修口石合适做砚,所以石头也可谓神通宽大了。而石头除了可供玩赏、刻印、做砚之外还可以做很多。用处之多,不能尽述,说说典范的。如做乐器,我国古代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中石便是八音之一,石作的乐器中又以磬最为典范。《礼记·乐记》载曰:“石声磬”,唐孔颖达疏:“石声磬者,石磬也。”而唐卢纶《慈恩寺石磬歌》曰:“灵山石磬生海西,海涛平处与山齐”。石磬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击打乐器之一。而灵壁石击打之声美好非常,故合适做磬。
相关阅读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