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首颇具调侃色彩的民谣传播百年——“东城贵,西城阔,崇文穷,宣武破”。如今它将要绝版了。根据国务院新近批复的首都功效核心区区划调剂计划,崇文区、宣武区将走入历史,化为京华烟云里那一抹动人部分。
民谣即是百姓语言,民谣蕴含百姓观点,民谣有时候更是老百姓街谈巷议式参政议政。上述民谣,其实也是老百姓对百年京城区域发展状态的总结提炼和活泼概括。寥寥十二字,即见崇文、宣武二区空间窄化。尽管它们是古都中最厚重部分,处处洋溢文化馨香,但毕竟面积受限,其他资源存量严重不足,难以支撑起发展之重。久久徘徊在保护古迹与保障民生之间,“穷”与“破”并非大众所愿,更是公权利必须废除的现实纠结。
陷入百年纠结、胶着呆滞中的发展,需要更为新鲜的因子注入。过细的区划、过于单一的资源、过于简略的产业结构、过于疏散的力量、过于交叉重复且各自为政的文物保护,显然不能承担绿色、人文、科技“三个北京”的重任。城市发展需要新题材。将老的崇文、宣武与老东城、西城合并,优化整合成为新东城、新西城,无疑是城市发展中极具成长性、极具弹性和活力的题材。
这个题材的眼下最大看点,是将“贵”、“阔”、“穷”、“破”四元素重新打碎揉合,重新集聚发展要素,形成均衡发展之势。这让人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协调;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这种有情有意有血有肉有利有益的融合,贯通了历史人文的人脉气脉,拓展了原有四区的发展空间,使区划概念里的“四合二”,逐渐变为科技人文经济等资源放量增大的“四加二”乃至“四乘二”。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城市计划新题材、城市定位新题材、公共管理新题材、产业集聚新题材、经济结构调剂新题材和民生福祉扩容新题材。缭绕“四合二”,古都旧城保护迎来了新契机,基础设施建设看到了新机会,经济结构调剂和产业布局增大了新空间,公共管理与社会管理汇聚了新活力,而且随着行政成本下降、区域间的均衡发展直接转化为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对新区各部分尤其是老宣武和老崇文的拉动力更大更直接。我们可以想见,更多的发展要素会借“四合二”运作产生进一步激活,更多的民生需求会在“四合二”过程中得到满足实现。
由是,我们铁定地支撑“四合二”。等待这好题材、好文章有同样好的开头和谋篇布局,以大手笔写就首都发展新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