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骄阳似火,同样升温的还有通州宋庄镇的房租。艺术家沈敬东被告诉,他眼下租住的一年4万的房租,将飙升到5万。
年初至今,散落在京城东北部各个艺术区的艺术家,正经历着一场动静不小的迁徙。由于京城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推行,金盏乡、费家村等一系列自发形成的艺术区都面临着拆迁。失去居住地的艺术家,开端集中涌向宋庄。
最近集中涌向宋庄
“来宋庄,为的就是份安定感”
2009年的最后一天,沈敬东将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宋庄A区艺术中心——二层,320平方米,租金4万元一年。
从宋庄艺术区的金属牌楼下沿主路一直向北,要走20分钟才干达到这里。工作室坐落在一片青草绿树之间,两层的小楼围城一个“口”形。通过铁质外挂楼梯拾级而上,与沈敬东工作室相邻的,还有四五个工作室,其中一家也是刚刚搬来。
这并不是偶然,就在沈敬东搬家前后,很多来自京城各艺术区的艺术家集中入住宋庄,虽然没有详细的数字统计,但按照当地人的印象,今年比往年“多很多,不下几百人”。
在搬来宋庄之前,沈敬东已经在朝阳区费家村住了5年左右,其间搬过一次家,但仍是在费家村附近。不过2009年后的一系列变动,让沈敬东动了搬家的念头。
2009年7月末,朝阳区启动金盏、崔各庄、孙河等七个乡的城乡一体化改革,沈敬东工作室所在的费家村,正在崔各庄辖区,他只能离开。将文化创意产业断定为发展方向的宋庄,成为了他与同行们的首选,“这里配套设施都很全面,做画框、运输之类都方便,同时也有创作的气氛。”
“搬来宋庄,为的就是份安定感。”另一位2010年初刚刚搬进宋庄的画家表现,虽然周边都动荡不安,但宋庄却没有大范围拆迁的消息,这是不少艺术家选择宋庄的第一要素。
迁徙从圆明园开端
“谁能告诉我,我们的落脚点是哪”
无论怎么说,“沈敬东”们的迁徙,都不是自愿为之。而在不少现在正居住在宋庄的艺术家印象中,京城艺术家的流动,早在十几年前就开端了。
20世纪90年代初,位于北京西北角的圆明园地区,开端呈现自发的艺术家群落,这个被艺术界称为“圆明园时代”的时代,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1995年,圆明园画家村由于种种原因消散,居住其中的艺术家们,也散落到京城各地。其中便有之后申明鹊起的宋庄、大山子798等地。
一位久居京城的画家称,艺术家的迁徙,仿佛无意识的行走:“选择这些处所有很多原因,离机场近,交通比较方便,附近有艺术类院校,最重要的,那时候房租便宜,大家都往城东北奔。”
“2000年过后,现代艺术更火了,画家村也火起来了。”一位画家表现,在现今的中国,艺术的发展总是一拨高潮接着一拨低谷,2000年后的高潮,让“画家村”、“艺术区”成了火热的概念。仅仅在大望京区域,就有不下十余个“画家村”,其中也呈现了不少业内明星。而明星艺术家产生的“吸金”效应,让更多从事艺术创作行业的人趋之若鹜,久而久之,便成为“艺术家群落”。
不过这些自发而聚的艺术家群落,一旦面临农村土地重新计划、拆迁,却只能选择迁移。“拆迁-迁徙”的套路成为艺术家们经常要面对的无奈选择。不过,在众多“画家村”拆迁的过程中,也曾呈现过成功拒迁的个例,那就是现已申明遐迩的大山子798艺术区。
2001年后,798厂区曾多次传出拆迁的消息,不过由于各方的努力,798并没有走向“拆迁—迁移”的老路,而是走向了商业化,如今的798工厂,艺术园区与商业设施林立,成为京城的地标之一。2007年12月,北京市颁布的《北京优良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中,“798近现代建筑群”名列其中,也成为了京城艺术群落“最安全”的案例。
但798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而798现在名气大房租贵。远离城市的宋庄,似乎成了艺术家唯一的“避难所”。“谁能告诉我,我们的落脚点是哪儿?”不少艺术家感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