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是我国成立最早、范围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此次推出的11位科普专家都是各中医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有丰富的科普经验,出过科普书、上过电视,尽管这样,专家感到自己的压力很大。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王新陆说:“把大道理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讲出来,是最了不起的。中医是严谨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与此同时,专家也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科普专家的请求在进步。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说:“目前一些专家的科普书和讲座还存在缺乏大众语言的状态,与大众交换还有障碍,随着大众养生素质的进步,进步专家的表现技巧,应当得到关注。”据悉,中医药学会将有培训健康专家的打算,并将开展“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普及金话筒奖”,以通过基层提拔,推出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专家。
启动联动机制推荐科普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俊德还表现, 在组织科普专家做好健康科普的同时,学会将与媒体建立联动机制。
李俊德认为,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网络、出版社、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的内容管理,对撰稿或者接收采访的专家要内容把关,认真核实其身份的真实性,对涉及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应当请中医权威专家来审核、把关。媒体在挑选科普专家时,可以与学会建立相干的联动机制,由学会为其推荐相应的专家。
学会还建议,有关部门对养生类书籍的出版严格把关,尤其是对作者的资质要进行审核,对于涉及中医养生保健的书籍在出版前,应由相干的中医健康科普专家来审核,只有审核通过,方可出版,从源头上把好关,盼望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健全这类图书的出版审核制度。
协助制定“养生”准入门槛
在首席健康专家看来,一些经过专门包装、违背了科学基础原则的所谓养生书之所以频频走红,是因为其逢迎了大众浮躁心理。
王新陆说:“任何时候,恰恰没有包治百病的仙丹妙药,但那些市场包装出来的养生书,总是宣传其后果吹糠见米。这是目前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的反应,即爱好追星、爱好起哄、不理性。”专家认为,大众趋于理性的基础是具备科学的养生知识,这正是科普专家和媒体的义务。
据悉,近两年来,上架健康科普书有6000种,2010年养生书品种更是增加了30%,面对海量养生书、面对鱼龙混杂的养生书乱象,有关部门已在举动。李俊德说,学会将定期召开科普工作会,组织专家对科普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及时向中医药管理机构提出建议,协助相干部门制定健康养生类书籍、节目标“准入门槛”,为群众营造一个健康、科学、放心的科普市场。(记者 路艳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