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国家和某些企业文化中,将全部团队的功劳记在自己身上会被人视为“自我扩大”(也称为“自我增荣”、“自我夸奖”),从而会令人不快;而在某些环境中,如果公司高管没有对自己的成绩表现出充分的自负,反而将成绩归功于一个群体,那么,他们则会受到批评。
最近的经济衰退已迫使很多美国员工采用守势。麦克戈拉斯谈到,为了能紧紧抓住自己的职位,他们可能会违背自己的核心伦理观去编造自己的表现。
陷入这种要不负所望的压力之中,会导致人们逐渐偏离本相,而且会阻碍能给他们带来长期帮助的行动。为了证明这一点,麦克戈拉斯认为,最好的例证就莫过于英国石油公司CEO托尼·海沃德(Tony Hayward)在公共关系上的过失了,他淡化公司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受到了人们的挖苦。
通常情况下,某个特定环境中的领导者,会对可以容忍与不可忍耐的行动设定标准。如果夸张之词受到褒奖,甚至被视为有益的行动,那么,员工就会形成这种行动可以接收,甚至受到鼓励的印象。“你可以观察一下公司的首席履行官,看看他怎么做、信奉什么。”麦克戈拉斯说道,“你看到的情况可能是:员工们如此沉沦于这种要不负所望的心理之中,以至于他们基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都是虚伪的……在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中,我认为,大部分人确实认为自己的行动最符合客户的利益,但实际上只不过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已。他们宣称:‘那么做就是我的工作。’”
造假“保质期”已很短
过去,虚伪陈述的“保质期”要长得多,而现在,因为互联网以及其他技巧手段的进步,夸张之词则很容易被戳穿。比如简历,现在,它们不但记录在纸面上,而且也存在于网络上,一般而言,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些网络上看到它们。
“人们必定要记住,你说出口的话将持续存在下去。开口讲话之前要先想一想,因为我们现在有了能让言论像野火般迅速蔓延开去的工具。”她还补充说道,这些言论永远都不会消散,“因为它们在互联网上不会逝世去。”
尽管施维泽也认为,核查他人的才能已变得“空前”强盛,不过,用网络搜索所能证实的东西依然很有限。“如果我告诉你,我参与了一个节俭2500万美元资金的工艺改良项目,你就很难核证。你很难懂得我是否参与了这个工艺改良项目,到底节俭了多少资金。”只是核查某个人是否在其描写的运动中呈现过则较为容易。
施维泽谈到,要想避免损坏职业前途的虚伪表述,最佳的方法就是学会熟练应用“自我剪辑”,同时,要以开放的心态,让一位教练或者朋友帮你查找任何越界的表述。“如果人们筹备不足,那么,情急之下,他们就会陷入说谎或者抢占功劳的压力之中。他们也可能会冒着僭越道德界限的危险虚夸自己的成绩。”他补充说道,“最佳方法就是做好充分筹备,预测你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讨论你自己做过的工作应当是驾轻就熟的,同时,你应当也可以将以前的工作以及自己的事迹讲得非常明白。”
“名誉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们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如果人们从其他人那里听说你值得信任,那么,他们就更容易信任你。”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沃顿工作-生活整合项目”的主任斯图尔特·弗莱德曼(Stewart Friedman)说,“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核证一切,同时,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律师包办一切。这也是为什么说获得信任是你管理自己的生活以及职业生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的原因。”
(本文由沃顿知识在线授权本报刊登,有编辑与删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