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局前天确认位于洛阳邙山的一座大型墓葬为三国名将曹休之墓。在墓葬后室发现的刻有“曹休”二字的铜印,为墓主身份提供了确切的证据。经专家考证,曹休墓内出土遗物的考古学年代与安阳发现的有争议的曹操墓同类器物接近,墓葬形制也较为相似。曹休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为曹操族子,其生年不详,公元228年病逝于洛阳。对于能否通过DNA鉴定曹休骨头以甄别今年初安阳疑似曹操墓“曹操头骨”的真假,考古人员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宗和
铜印上篆书白文的“曹休”二字成为墓主人身份的确切证据
曹休墓发掘现场
新发现的这座曹休墓位于邙山陵墓群东汉陵墓区,2009年初,为配合连霍高速公路的建设,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附近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与发掘。由于位于东汉陵墓区内,很长一段时间里,考古工作者一直认为这是一座东汉贵族的大型墓葬。
“刚发掘的时候,并没有感觉这座墓有什么特别。”一位王姓考古人员透露,“后来,我们发现大多墓葬的墓道朝南,这座墓葬却朝东。隐隐觉得有不寻常的东西。”
该墓葬形制为东西向、长斜坡墓道、转圈多室亩,由墓道、甬道、耳室、前室、后室、北侧室、南双侧室等部分组成。墓葬东西长50.6米,南北21.1米,深10.5米。尽管被盗掘严重,墓室内还是出土了不少珍贵器物,据负责发掘工作的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史家珍介绍,墓中出土器物“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等”。而墓葬后室发现的一枚铜印尤为重要,“铜印2厘米见方,瓦钮,篆书白文"曹休"二字,为墓主人的私印。”另外,墓葬出土遗物的考古学年代及墓葬规格均与曹休身份相符,这就确定了该墓为曹休墓。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明辉对墓中人骨的鉴定,初步判断墓中有男女两个个体,男性个体在50岁至60岁之间,生前身高约171厘米,体格粗壮,女性个体40岁左右,该墓为合葬墓。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认为,曹休墓代表了曹魏时期丧葬制度的典型。曹魏的丧葬制度起源于曹操的丧葬思想,因此曹休墓和此前发现的争议较多的曹操墓共同点比较多。比如,二者都是坐西向东,都是砖室结构墓,地表没有封土,斜坡墓道,墓道上宽下窄,成阶梯状,逐级内收,都有前后室和侧室。
对于曹操族子曹休的骨头出土了,能否通过DNA鉴定,甄别今年初颇有争议的“曹操头骨”的真假,考古专家史家珍说:“这个是不行的。按照目前的技术,母系三代以内是能进行鉴定的,父系三代以内都不能保证鉴定结果的真伪。况且,这些骨头都已经上千年了,保存得也不是很完整。”
相关阅读
质疑曹操墓造假学者闫沛东称有3名记者被收买
韩国河:曹操高陵遇最大问题"史书记卞皇后合葬"
盗墓者谈当年盗取安阳“曹操墓”文物的真相
河南安丰乡书记称曹操墓造假“铁证”系捏造
闫沛东亮曹操墓造假证据 称盗墓者都是"被雇佣"
安阳官员称学者捏造曹操墓造假证据 要起诉对方
"曹操墓真伪之争"追踪:鲁潜墓志发现者否认造假
曹操墓考古队被指造假:曾收政府230万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