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场如社会;社会似酒场。社会里友善、和谐与阿诈、险恶共存,酒场未必不如此。社会上有的人,表面关心人,其实内里面只有他自己知道关心的真意;喝酒场中,人们都会说,酒场上人人都心好,都盼望别人多喝,其实暗地里却各有其意。亲朋好友在一起,都盼望酣而不醉,这不能说不是好心意,长久不在一起,偶然相逢,有何不醉之理;应酬之类则更为复杂,仅举两例。高低级一起喝酒,往往是领导随便偶干杯,不醉才怪;尤其是带有资金、项目处理权的上级领导或人员在,陪酒者在领导的授意下更是宁伤身材也要同这些人喝好,难怪社会上有人说:喝坏党风,喝坏了胃,其实,这些人也不愿意如此,更有甚者还在这种场合献出了生命。只惋惜逝世得不是时候、不是处所,试想如果换一种工作场合,难说还可能得个烈士之类的美名。司马迁说:人固有一逝世,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说白了就看一个人的逝世,是不是逝世得其所。
俗话说:酒品如人品,言之有理。社会上各形人等均有,酒场又难道不是?英国剧作家汤马士。纳许将醉人归为八类:一曰,猴醉;二曰,狮醉;三曰,猪醉;四曰,羊醉;五曰,哭醉;六曰,真醉;七曰,山羊醉;八曰,狐醉。这种归纳可谓经典。猴醉者,叫、唱、跳全用上,此等人者,现实中大都行事迅速;狮醉者,投盘摔杯,声吼如狮,现实中这类人往往是性格暴燥者;猪醉者,昏睡如猪;这类人,在现实中大都默默无语,踏实工作;羊醉者,常以智者自居,其实胡言乱语,不知所云,这等人,在现实中,大都自命不凡,装高傲;哭醉者,会为情哭、为友谊哭、总之,哭因种种,这类人,现实中,大都情感丰富而易动情;真醉者,醉了还言而不醉,还引颈自饮,这类人,现实中常常是那些只顾埋头拉车,从不看路之人;山羊醉者,醉而好色,毛手毛脚,此等人者,现实中所骂的酒色之徒是也;狐醉者,看他东倒西歪,其实狡猾如狐。此等人者,现实中,大都行事狡猾,大有世人皆醉,他独醒的味道。其实酒场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不醉者。这类人,又分两种:其一,不能沾酒,此种,不能称其酒人;其二,能喝而不饮即使饮也只少许,一直保持苏醒的头脑,要么处理善后事宜,要么隔山观虎斗。此等人者,现实中,要么行事有度,要么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其实,酒醉也不能一概持否定态度,要害是醉后行事的成果。只要醉而无伤大雅,不经常醉,偶有一醉又何妨。记得,一个老兄,酒兴冲冲,在台上讲课,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一讲就是三个多小时,竟然忘记了中间的休息,连有内急的学生也只有强迫内急之苦听他讲完。事后,很多学生竟说,这堂课居然是他老兄最得意的一堂。历史上赫赫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不是有诗仙、酒仙之美名吗?开元天宝遗事记录: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陶醉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醉圣”。杜甫曾写诗歌颂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不醉是假,但他醉而撰文议事非同一般。醉圣、酒仙当之无愧。也难怪现在的人一醉都会被责备成醉鬼,谁能同李白争高低。鬼者,阎王一小卒;我等能成为李白麾下一小卒足矣。
醉后胡言,勿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