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应用的一个短语。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明的,指人的意识运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运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别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持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到和思想"流"。
用意识流这一术语用于描写心理过程时显然是极其有用的,因为作为一个修辞用语它具有双重的比喻意义,就是说,"意识"这个词和"流"这个词都具有比喻的意义。这一思想为小说家应用意识流伎俩来展现人的心坎世界,并通过展现人物的意识运动来完成小说叙事进步了理论根据。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
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运动为结构中心,缭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想、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到、思想、情感、愿望等,交错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现,以"原样"正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西方现代小说史上,如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福克纳等,都以成功地应用意识流而驰名于世。
简而言之,散文是文体,意识流是创作伎俩。
备注:本文中散文、意识流知识参考于相干材料,有所总结;并非吴羿原创,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