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更重视“贫贱之交”,即在地位低下时结交而产生的情感,往往被赋予更深入的内涵。封建社会的“权利至上”,注定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人,如果想要摆脱窘境,必定要在仕途上发展。鸿鹄之志未曾实现之前,以燕雀之身,难免被势利小人看轻。于是,在贫困之时得一饭之恩,友谊就显得很可贵了。一旦春风得意,平步青云,不忘“贫贱之交”,便在道德层面上得到世人褒扬。这在崇尚“因果”的封建社会,就把它看做是善因得出的善果。而现代社会固然也有贫贱之交,但已经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很多人可以用金钱买断过程,直接买通关系,轻易就能得到想要的利益。从这一点来看,今人要比古人“聪慧”多了。从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出古人的痴愚,重情的古人,会把这种友谊引向更深层,甚至走向极端,所以才会发明这样的成语,“患难之交”、“生逝世之交”,乃至“刎颈之交”。这让今人看来,实在是太“幽默可笑”了。
情义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我有一个朋友,与我相识二十几年,至今来往频繁。记得我们初识在中学报到的那天,他坐在我的后桌。我们聊天甚是投机,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有一次我问他家住哪里,他给我画了一张地图,并说在家门口画一个圆圈,如果我找到了,也留下一个记号。成果我很快找到了他家,按照约定留下了记号。第二天上学,我们在一起笑谈彼此的感受。那些遥远而美好的回想至今让人温暖。我一直认为像这种单纯的友谊,才是人与人之间弥足可贵的。它不掺杂任何功利色彩,存在的只有关心、帮助、体谅和懂得……几年前,我身材不好,一路江南散心,经常跟朋友通电话,每次得到问候,心里总是暖暖的。有空的时候,约朋友到家里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天南海北,无所不谈。没有酒后失言的顾忌,只有一阵阵的欢声笑语,那种气氛让人感到很惬意。古有一语,我很赞成,“人生的一知己足矣!”
相比“金兰之交”,有一种朋友叫“竹马之交”,就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很惋惜,我小时候没有“帅哥”这个词,不懂得什么形象包装,几个野小子混在一起,像小毛驴似的,整天在土里打滚,哪有女孩子敢接近?不讨人爱好,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竹马之交”。后来参加工作,认识了几位女同事,年纪大的,叫“姐”;年纪小的则直呼其名,都是工作关系,算不上友谊。其实,我对异性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谊,持猜忌态度。因为,我感到异性之间的友谊与爱情颇为类似。爱情需要两个人彼此相爱,如果一方没有爱意,另一方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最多属于“单相思”。而异性之间的友谊,同样需要对方付出真挚,可是世界上真有那种纯净的真挚吗?假若相处时间久了,一方对另一方心生爱慕,那么所谓的异性友谊,将会见临宏大的挑衅。有一个女人,在我的心里占领很重要的地位,直到一天,她对我说:“我们之间是很纯粹的友谊。”我才开端反思,自己以往的观点是否正确。
有一种朋友很奇特,就是辈份不同、年纪相差较大的“忘年交”。东汉末年,孔融四十多岁,在朝廷担负少尉的职务,祢衡二十几岁,恃才傲物。两人相见之后,甚是投缘,竟生相见恨晚之慨。他们超出年纪界限,成为忘年之交,引为千古佳话。我这人比较爱好下象棋,在社区认识几位老者,他们的年纪与我父亲差不多,有的已经七十几岁。可是大家在一起下棋,以棋为友,并没有辈分的隔阂。有几次社区举办象棋比赛,我任务当裁判。比赛结束后,大家在一起聚餐。席间,那些老棋友忘了年纪的界限,都与我兄弟相称。古人云:“闻道有先后”,“先”与“后”表现在年纪的差距上,而“道”在客观上促成了忘年交。真正的忘年交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大家因为一个共同爱好走到了一起,寻求同一种精力上的愉悦。相比之下,年纪的差距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