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7月25日电(刘柱)“我用肢体表达的主题用言语无法概括,要害是观众自己的体味。”25日下午,来自德国、日本、韩国以及北京等地的40多位中外艺术家在“第二届长沙现场艺术节”表演完各自的行动艺术后,均发出这样的感叹。
记者在现场观看了德国艺术家Cristina Ohlmer 、北京艺术家陈进等所表演的《翼》、《放生》等创意行动艺术,从中发明艺术家是在原生态的环境中寻求艺术发明的可能性,以实验性现场表演艺术向大众,推介现场艺术。
陈进说,艺术家所表演的主题是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表达,要害是观众从不同的心灵角度去领会表演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这才是成功的行动艺术。Cristina Ohlmer也赞成这一说法,“观众接收了、懂得了就很成功,艺术家只是一个表达的载体。”
通过与艺术家的对话和艺术家现场的演绎,艺术家在重视回归艺术本体语言的同时,也融入了跨媒介艺术家的参与,以实验性、开放性、包容性、多元化的姿势共同交换摸索行动艺术的边界。
此次运动发起人何玲告诉记者,艺术节会持续通过组织研究会和工作坊等运动,支撑艺术家与观众进行接洽和交换,试图在长沙架构另一良性生态。
据悉,这些艺术家长期从事行动、声音、舞蹈、影像、装置等各个媒介的实验与摸索,并在各自范畴取得了相当高成绩,但又都始终保持着实验的态度与精力,并设置了一个跨媒介的现场:行动艺术与具有舞台感的MINI迷笛音乐的即兴表演过后,又经过电视将其浮现。这种将行动艺术的原态表演、舞台表演、电视表演三位一体的并置成果,活泼而奇妙的体现了行动艺术的对话属性关联。这无疑是对中国行动艺术的社会合理性等问题的破冰供给了一些新的思路。(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