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混杂
除了时间上的穿越外,《唐山大地震》还有诸多逻辑上的硬伤,这些逻辑上的硬伤虽然无伤大雅,但是却让这部影片显得不那么认真和严正。
不先断定女儿的逝世活
支撑《唐山大地震》整部电影的,就是妈妈选择了弟弟方达而放弃了姐姐方登的生命。电影里当方登被挖出来之后,徐帆抱着她大哭大喊,十分悲哀。但是仔细一想,在那样的情况下,身为母亲把孩子挖出来的第一件事,难道不是听听孩子的心脏、摸摸孩子的脉搏,断定一下孩子的生逝世吗?如果连这个点都立不住,那么这之后的故事情节就全部都是胡编乱造了。
方登怎么读的书?
方登的身世复杂,但年纪更复杂,冯小刚在她身上重复犯年纪上的逻辑错误。电影一开端,双胞胎两人都是8岁。震后方登被救,再被收养,离开唐山,过了一年,她9岁开端上小学。当时小学还是五年制,1982年14岁的方登小学毕业,然后她进入初中,当年初中学制不同,有些三年,有些四年,最早1985年17岁的方登也就从初中毕业开端上高中,1985年全国高中都恢复到三年制,那么方登应当是20岁参加高考,但是电影中交代她因怀孕而辍学的时候是21岁,已经读到大学三年级,那么她的书是怎么读的呢?
方达发了大财?
为了表现弟弟身残志坚,方达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发了大财,衣锦还乡的时候还开了名车宝马,《猖狂的石头》里号称“别摸我”。但实际上那个年代该车款全部需要进口,而且由于当时中国未参加WTO,仅关税就要百分之几百。另外由于方达失去了一只手臂,如果驾驶普通车款确定是无法取得驾照的,那么他还需要向国外总公司定制自己专用的车型,费用无形中再次翻番。还不满30岁的方达,到底是干了什么买卖才发了这么大的财?未免成功得太过火了。
常识混乱
如果说时间上穿越,逻辑上的错误是这部宏大的影片中犯的小错,还可以谅解的话,那么常识性的错误则让人忍无可忍。
用电池?诡异的电话机
妈妈元妮花了5000元装了电话,电话不响后她请来对她有好感的邻居修理,邻居的修理方法是换了两节干电池……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电话里的干电池是用来支撑液晶显示屏、免提功效等,但是电话是否能通话是由电话线决定的,和干电池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另外这个电话也先进得过火了,首先它是按键式的,难道那个年代没几家安电话的年代,唐山就有程控电话了吗?此外它还是飞利浦液晶屏的……
找工作?不服国家分配
地震之后,元妮的婆婆和小姑子来看她,小姑子为了让她和方达都去山东生活,这么劝了一句:“你要愿意就找份工作,不愿意就在家带孩子……”上世纪70年代,方家的思想已经先进到改革开放几年之后去了,因为那个时候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自己找工作?那得多大的后门啊!(本组稿件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 殷维)
[1][2][3][4][5][6][7][8][9][10][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