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年轻一代参与保护的程度从基本上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命运。因此,今年“文化遗产日”断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人人参与”,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进一步增进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自觉参与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此外,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也正在不断拓展,从本来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民族民间艺术,已拓展到目前包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门类。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领导下,国内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也基础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
在普及宣传的基础上,国家正在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立法工作。发布会上,王文章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很多方法,但是最重要的方法是立法保护,立法保护是最基本的保护方法。
据介绍,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是比较重视推动立法保护的。像2005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看法》,2005年底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一些处所制定了一些保护条例,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新疆、甘肃、江苏、浙江这八个省区都制定了处所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对于增进处所性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王文章表现,文化部将配合有关部门,在已有的行政法规的基础上,推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立法工作。现在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包含文化部在内,都在推动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到目前为止,立法工作已经做了很多调研,草案正在征求各方面的看法,我们等待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能够早日出台。
非遗保护不是一个文化遗产日能够担负的,而是一项来自大众、融入大众的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巨大事业。每一位国民都有任务和义务来保护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记者 张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