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坡在南阳市方城县东南的博望镇。我们徘徊在这个昔日曾经繁荣的小镇上,处处读到的是曹操的为难。
博望坡现在遗留的全是刘备团体的遗迹。而且在《三国演义》中,这里是诸葛亮初出茅庐后的第一战所在地,也是他一举成名之地。在这里,诸葛亮设下妙计火烧了曹军的粮草,导致曹军大败。
在博望镇,有一座初建于汉代的三孔桥、汉代的柘次树,以及一段不长的城墙。我们在这里所能读到的关于曹操的信息,却是十分为难的。至今,博望镇的压井压出来的水,都是咸涩的,记者亲口尝过,确实如此。当地的居民说,诸葛亮当年火烧博望坡时,应用了大批的硫黄焰硝,而未燃烧的硫黄焰硝留存在土里,导致井水咸涩。
火硝留下的另一个影响,就是这里盛产硝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在自家院子里及房前屋后,到处挖硝土自用或外卖,替代化肥。村民王学礼说,方圆十里左右的村的村民都来买过硝土,每车4元,卖硝土成为当时博望镇发展经济的重要举动。
我们至今在博望镇还可以看到,到处是坑坑洼洼,这些都是当年挖硝土留下的遗迹。
王学礼笑着说:“这都拜托诸葛亮聪慧,导致曹操的军营在这里被烧,我们才有硝土可卖。”王学礼轻轻一笑,将曹操在这里的为难演绎到极致。而事实上,曹操在这里再一次成为别人的垫脚石,做了历史冤案的受害者。《三国志》等史籍上描写,与《三国演义》的描写有很大差别:火烧博望坡不是诸葛亮干的,而是刘备自己干的,因为这个时候诸葛亮还没有出山。而且刘备烧的也不是曹操的粮草,而是自己的营屯,目标是通过假败引曹军进入伏击圈。
博望坡战败后,曹操卷土重来,一直打到新野,刘备不得不火烧新野,逃往襄樊。这之后,刘备在襄樊一带站稳脚跟,并通过联合孙权发动赤壁之克服了曹操,三足鼎立局面初步形成。
▲▲曹操的许昌江湖
在诸多的战斗中,曹操能够愈来愈强盛,有赖于许昌这个牢固的后方。
许昌是为数不多的尊曹贬刘之地。因为曹操使籍籍无名的许县一跃成为都城,成为天下的政治经济中心。
公元196年是一道分水岭。之前,许县只不过是曹操的弹丸驻地;但这一年,曹操迎汉献帝入许,“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让许县进入光辉的城市发展史。
经过曹操的扩建,许都已经面貌大变,完整具备帝都的气派。
曹操的许都遗址,在今许昌东南的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附近。在方圆数公里的麦田下,一片整体高于周围两三米的高冢,正是故城的内城,被当地百姓叫做“城脸儿”。在其边沿地带,两三米高的夯土层搀杂着汉砖汉瓦及陶器的残片,裸露着遗址的沧桑,也暗藏着曹操隐秘的心事。
在高冢的东南角,有座高达15米的高台,就是毓秀台,其为汉献帝祭天处。这是一个发明双赢的秀台,它既让汉献帝找回了自尊,也成为曹操拉拢人心稳固朝野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周围方圆数十公里内,遍布着曹操刻意经营的江湖遗迹:有其狩猎娱乐的射鹿台,有其聚集群臣议政的论事台,有其经营屯田的四大屯田遗址,有其保证交通的运粮河,还有赋诗楼……曹操在许昌营造的江湖太大了,我们的解读,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曹操的洛阳江湖
曹操还另有一个属于他的江湖之地,那就是汉魏洛阳城。它曾经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繁荣的都市:浩大的城池巍然傲立,城中殿堂楼阁鳞次栉比,高台宝塔巍峨挺立,船车商贾周于四方,文人雅士熙攘往来。
从已发掘的遗迹来看,汉魏洛阳城从东周开端,就已经成为都城,东汉、曹魏、西晋包含北魏,都把它作为正式的国都。
在曹魏时代,曹操对于洛阳,有着极为复杂的情感。董卓初立汉献帝时,曹操曾经矫诏讨伐,董卓兵败烧掉了洛阳。从表面上看,曹操的发兵,间接毁掉了盛极一时的洛阳城,以至于建安元年七月,献帝重返洛阳时,面对一片废墟无处安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