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一早于汉中开端的田野调查中,记者意外获悉,当年故宫文物南迁路过汉中的这一重要史实,在当地的文献记录中却一直缺失。“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有日本考核团来到汉中,在各处求证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我们才知道本来确有此事。可是查遍了县志却只字未提,又专门到西北大学图书馆中检索材料,得到的只有简略的一句话而已。”带领考核团下乡的汉中市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文博馆馆员尹先生推测,这段史料的空白很可能是出于保密原因。“当年文物南迁是高度军事机密。当年村民看到部队驻扎后都不知箱中存放是何物。据村中老人口述回想,有人甚至爬上树用绳子吊着想看一下箱子里毕竟是何物,成果被抓起来移交警方,经过保释才放回家。”
遗憾的是,当年在汉中文物存放处的几处遗址,今天多数已荡然无存。其中,历史档案中记录的张寨大庙——如今已是张寨中心小学;马家祠堂——当年为前后三进院落,二十多间房屋曾经存放过文物1187箱,但今天片瓦不存,没有任何遗迹;考核团唯一寻访到的是范氏祠堂,四合院规制依稀可见,但现已改为生产拖布的工厂,仅能看到的是三间东厢房的房屋架。相对完好的是汉中府文庙遗址,这里曾经是文物存放的重要场合,包含文渊阁四库全书和石鼓等重要文物都曾在此停留,共计4651箱,现在为政府大院办公区。
“应当承认,对故宫文物南迁遗址的保护,我们过去没有相干的研究,直到这些年才器重起来。过去没有这个意识,更谈不上保护。”在随后于汉中市博物馆举办的有关南迁文物的讨论会中,汉中市副市长张雁毅表现,随着文物南迁历史的研究逐渐被各界器重起来,对这些南迁文物遗址也在逐渐考虑纳入被保护的范畴。参加讨论的北京故宫常务副院长李季先生则表现,南迁文物一路走过的历史,使故宫文物在本身的价值之外又增加了许多附加值。“保护南迁文物遗址是我们共同的义务。盼望汉中市政府在财力物力容许的条件下,让更多人懂得这段曾经鲜为人知的国宝的故事。”他建议,可以在文物停留过的地点增加阐明文字,提示后人国宝曾经在这里居住过。“今天能够有缘看到这些濒于消散的南迁文物遗迹,我们感到此次的考核不能只做过路人。盼望经过我们的调查,不仅让文物南迁走过的道路向后人能有清楚的交代,更盼望通过将这些遗址以各种方法加以保护,让后人对南迁文物的历史有直观的懂得。”李季同时流露,北京故宫方面拟提议将文物南迁遗址与汉中其他几处文物古迹联合起来,“捆绑”申报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王岩) (起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