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诗的过程中,我常常有一个困惑:好的意境都让古人用完了,我们写不出新的东西了,比如苏东坡那首《水调歌头之明月几时有》,古人已经总结好了,说描写中秋的诗歌没有人能够超出它的。我不知道诸位诗友可有这样的同感。在这样的困惑中,我摸摸索索,汲取前人的经验,尝试对古典诗歌的意境进行引用和延伸,感到对自己的现代诗歌写作还是很有益处和启发的。下面,我就自己的一首小诗进行自我分析,不知可否能表我原义!
《不知道那片海上》
不知道那片海上/还能升起多少明月/我缺乏抽象的思维/荒废了许多意境
阴晴圆缺/而你我不能/我们只有记忆中/那羞涩的月牙
我们过往的爱情/还在记忆的天空中/散发着甜蜜/空旷的秋清而美丽
第一节:“不知道那片海上/还能升起多少明月/我缺乏抽象的思维/荒废了许多意境”。这一节的意境其实是引用了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意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借用这首诗的意境起兴,如果读者能够联想到,那么就会一下子吸引住他,让他欲罢不能了,就会很自然地拓展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但是,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要持续进行延伸和对照——“我缺乏抽象的思维/荒废了许多意境”,把自己现实的心情和诗人的心情一比较,既找出了雷同的处所,也写出了不同的处所:张九龄的想象是很丰富和遥远的,甚至于非常抽象和浪漫。但是自己呢?没有张九龄那种宽广和浪漫的思维,因此,对于自己的爱情也不会抽象和罗曼蒂克,感叹我和“她”之间的爱情由于自己的不浪漫,而白白荒废了大好时间和增进情感的机会,错在自己而不不在“她”,悔恨之意渐渐升起。
第二节:“阴晴圆缺/而你我不能/我们只有记忆中/那羞涩的月牙”。这一节引用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之明月几时有》中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意境。这句诗里,月亮有四种表象,但是,面对圆圆的明月的自己,回想起从前和“她”的相处不仅悲从中来:“我们只有记忆中/那羞涩的月牙”。我们无法像月亮一样圆了又缺,缺了再圆,我们的故事刚刚开端,就“羞涩”地结束了,就像月亮变圆以前的月牙一样,那么让人怜惜。至于我和“她”的故事细节到底怎样,留给大家去想象吧,如果有同感,那这首诗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勾起读者对过往那些逝去的美好的回想和感悟。
第三节:“我们过往的爱情/还在记忆的天空中/散发着甜蜜/空旷的秋清而美丽”。其实,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歌很多,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等等,大体上就体现在这个“清”字上了。但是秋天又是美丽的,尽管深秋让人悲凉。在这个“清而美丽”的月圆的秋夜,回想起我们从前的爱情,只有那时的甜蜜和美丽,而自己再也不能真实地拥有了,自己的心情就像这个秋夜一样,在月光的浸润里,越发让人感到太多的失落感和冷意,形单影只,空荡荡地孤苦伶仃了。大约,这就是触景生情的苦恼相思吧!
尽管自己分析了一大堆,我知道自己的引用和延伸做的还不够到位:只有让人读到一首诗的时候,没有发明引用的痕迹,让一首现代诗歌意境与古代诗歌意境浑然一体而又有所超出,才是一首高质量的好诗。当然,这些都是需要对古诗进行学习、思考和积淀后才可以达到的随手拈来的境界。
相关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美文欣赏 > 对古典诗词的引用与延伸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