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爱好喝茶了,似乎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茶有很大的兴趣了,只是妈妈一直不让,但抽刀断水水更流,茶已经是我最爱好的东西之一了。
这次回来,晚上写东西老犯困,于是叫外婆给我沏点茶,外婆便拿出热水瓶和自己采摘的茶叶,给我泡了一杯。茶叶不多,但茶汤却很浓,越接近茶叶,茶汤就越金黄,很像工夫茶,但却不酽。因为水不是太烫,于是便大喝一口。我虽爱茶,但这些喝茶的规矩却知之甚少,在那些内行看来,我这应算是最粗俗的“牛饮”吧。
样子虽然不雅,但茶可是好茶,外婆也曾在过年的时候给我沏过一杯,也是同样的好滋味。微香、微苦,越往下喝就越苦、越香,喝道最后就只剩下香了。但是在吉安,泡同样的茶叶却少有这样的香味。同乡中也有嗜茶的,听爸妈说,那些嗜茶的人都对外婆的茶赞口不绝,说几百上千元的茶都没有外婆的茶泡出来香。
但在我看来,水是茶好坏的重要原因。外婆在家泡的茶是用山里的泉水,而我在吉安泡的茶是用自来水,用加了漂白粉的水,是不大可能有好味道的。其他人的情况也大抵如此吧!那些几百上千元的茶往往在泡的时候,用错了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物。橘在淮南为橘,在淮北则成了枳。外婆泡的茶好,正是因为用当地的水泡当地的茶。日本人想造出比中国更好的宣纸,用尽了很多方法,到头来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中国政府费尽心思也无法在茅台以外的处所酿出茅台酒。因此,很多东西都有其地区性。如景德镇才有最好的青花瓷、宜兴才有最好的紫砂壶。别的处所再怎么做也只能望其项背。很多东西只有在一个特定的处所才是最好的。这种无法用科学说明的现象,就是风土人情,一种无法复制的条件。事物如此,人亦如此。
现在的中国,留学热越来越高,某些人认为国外的教导、国外的环境、国外的一切都比中国好,我承认中国教导有问题。但中国文化,中国知识没有问题。特别值得讽刺的是,很多中国人情愿赖在外国也不愿回国。在他们看来,美国事天堂,中国事地狱。中国学生是要留学,但是,是留学后回国建设祖国的,而不是留学后去讨一张美国绿卡的。那些自认为成为“外国人”后就会有车、有房、有蓝眼碧发的老婆。用的、吃的、喝的都享受不尽,这与某些中国农民工的幻想多么类似!!但最后呢?不是被送回老家,就是流浪他乡,就算有了绿卡,也是被异族说排挤。而留学生里最后过得最好的却是选择了回国,回故乡建设的。因此,故乡,才是人生成功的利益所。那些情愿做他乡的狗,也不做故土的人的人们,是否活得太悲哀了呢?
相关阅读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