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导观念束缚了孩子的想象空间,中国教导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端。”昨日,刘道玉在武汉枫叶国际学校举办的首届毕业生情况介绍会上如是说。
刘道玉认为,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态令科学界陷入忧虑。2009年,教导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盘算才能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发明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盼望培养想象力和发明力的只占14.9%。
此外,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1倍。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大大缺乏。
刘道玉拿世界上两个最器重家庭教导的国家——中国和以色列做了比较。以色列家长教导奉行“狮子育儿法”:让小狮子离开母亲,自己学会生存;中国的家庭教导则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娇宠,要么棒喝。成果是,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0位,而中国却一个人也没有,“中国孩子的发明力被传统教导抹杀了”。
刘道玉以武汉枫叶国际学校首届毕业生为例说,75名毕业生全部被国外大学录取,20余人获得奖学金。而这75名学生中,绝大部分曾经在“体制内”受教导,成绩并不突出,有的孩子甚至被认定为“没前途、没盼望”。
在另一种教导系统里,同样是这些学生,每天下午3时30分就放学,参加各种运动展现自我,可以获得学分;主动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材料,完成研究性报告或论文,也可以积攒学分;而达到必定学分,就能申请幻想的大学。学生因此有了目标和求知欲。
刘道玉说,中国“一考定毕生”的应试教导,严重束缚了学生,埋没了学生的潜力和发明性。他提出,教导改革应首先从高考制度下手。如果现阶段无法取消高考,至少可以采用“一年多考”的情势,同时将测验与录取离开。只有高考“指挥棒”变了,孩子的好奇心才干回来。 (记者魏娜 通信员赵武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