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9时开端,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曹操高陵墓恢复考古发掘,央视进行了现场直播。又一块断定墓主人为曹操的“铁证”——刻有“常所用长犀盾”字样的石牌出土。这是墓中首次呈现带“盾”字的石牌,表明墓主人生前曾用过此种兵器。备受关注的1号陪葬墓发掘则令人扫兴,由于被盗严重,除一把锈蚀严重的铁剑外,陪葬墓内没有其他文物出土。
曹操墓现“盾”字石牌
昨天上午9点半左右,曹操墓(即2号墓)考古现场出土一块铭记着“常所用长犀盾”字样的石牌。这是曹操墓首次呈现带“盾”字的石牌,表明墓主人生前曾经应用过此种兵器。遗憾的是,它残缺了三分之一。考古人员根据此前的发掘经验推测,残缺部分应当刻有“魏武王”字样,并盼望今后的发掘工作中能够出土。
在此前的考古发掘中,曹操墓中共出土刻铭石牌约60件,有长方形、圭形等,上面的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块分辨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等字样,被专家认为是证明墓主为曹操的最为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
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说,发明石牌的地点位于曹操墓前室一块被扰动的石质地板残块下面。此前该墓中出土的曹操头盖骨,以及8块“魏武王常所用”刻铭石牌,均在此出土。
考古人员还出土了铁质铠甲片、陶器、漆器、玉珠等遗物。潘伟斌推测,两颗玉珠应当是曹操生前冠上戴的饰物,可能是盗墓贼离开墓穴时,掉到了地上。
同时,考古人员选择了墓道两边的磬形坑和长方形坑各1个进行了考古发掘。在长方形坑中发明有散布规律的铁钉,可能是建墓时遗留的建筑设施遗迹。
陪葬墓被盗成空墓
1号墓与曹操墓相距30多米,坐东朝西,和曹操墓方向一致,形状呈刀字形,墓道呈斜坡状,陡峭狭窄,墓道两旁散布有方形坑。
潘伟斌说,从布局上看,陪葬墓与曹操墓应属同时计划,陵园的中轴线在两墓之间,两个墓的墓道还分辨对着一个陵门。但1号陪葬墓范围远小于曹操墓,规格也不高,仅是一个竖穴土坑墓,墓室上部没有砖石券顶,墓底也没有砖石铺地,与当时的墓葬特点不太相符。
1号陪葬墓共清算出7个盗洞,其中一个盗洞通往曹操墓,被盗、损坏十分严重,仅在墓道通往墓室的处所出土了一把铁剑。
■专家分析
曹操墓曾遭人为损坏
让专家们感到奇怪的是,1号墓中凡带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均被打断。专家推测为石椁的精美画像石,也均被打成碎片,以致考古人员从墓中出土了上万片画像石残片。曹操的遗体被人从墓葬后室拖到了前室,甚至连脸部都被残暴地砍去。
根据这些非正常现象,专家推测说,这是一个值得沉思的课题,曹操墓曾遭人为损坏,也许就在曹操逝世后不久,有“仇家”报复性地刻意毁墓。
陪葬墓主人身份成谜
曹操安排了谁陪葬在身边?没有文献记录,又没有确实的实物证据出土,专家们感到十分困惑。
王后或王妃的说法基础被否。有专家指出,汉代除了汉高祖和吕后同葬在一个陵园外,之后的其他皇帝、皇后都分辨设陵,曹操不可能与王后同葬在一个陵园内。从发掘情况看,陪葬墓规格太低,又有兵器出土,不可能是王后或王妃。
有专家推测是曹操长子曹昂(字子修)的纪念性墓葬。史料记录,曹昂随曹操南征张绣,混战之中,曹昂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并为其断后。曹操乘马脱险,曹昂则逝世于乱军之中。专家推测说,曹操一直很悼念为他战逝世的曹昂,尤其是在临逝世之前。为了纪念他,曹操在自己墓旁计划了曹昂墓葬。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支撑,但也有专家反驳,认为汉代的陵寢制度已经十分成熟,不可能将父子在同一陵园内并行埋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