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封,吕宏军有“登封司马迁”之称。获得这个称号的重要原因是:司马迁父子两代修史,他和他的父亲则先后担负了这个城市的处所志办公室主任。
2008 年,他主持编撰了420万字的登封市志,这是迄今为止河南省字数最多的一本处所志通史。修订这本处所志时,吕宏军尽可能地搜集了当地毁损或保护文物的事。在这个熟人社会里,他不凭空夸奖他人,也毫不隐讳肇事者的名字。参与申遗文本撰写时,他和自己的同事商量——今天的申遗文本制定的越详细规范,明天这些经历千年风雨的古建筑就能被保护得更好。
吕宏军认为:“我们只是这些古建筑的托管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嵩山历史建筑群,在地区上是我们的,但绝不仅仅是登封的,它同时也是中国的、世界的。我们今天这些登封人能做的,只是将其完整地移交给下一代。”
“2010年8月1日7时43分,登封市‘天地之中’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8月1日这一天,吕宏军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一行字。他说,下次修订处所志时,他还将写下这一笔。
延伸浏览 入选世遗是压力
申遗花费了多少资金?申遗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什么?申遗成功后普通人是否还有才能观看它?
昨天,记者采访了登封市文物局副局长宫嵩涛。他表现,登封的这些古建筑群是国民发明的,国民保护的。申遗成功,阐明它在更大的范畴内得到了公认,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观赏它。只要是在合理的客流范畴内,应当让更多的人去观赏它,同时也观赏得起。
1分钟的路走了10年
京华时报:本次申遗筹备了多长时间?花费了多少资金?
宫嵩涛:从正式成立申遗办公室算起,大概有3年多时间。从各界呼吁申遗开端,至少已经有10年。10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世遗专家表现,我们登封拿出了迄今为止保护措施最完善的一个申遗文本。1分钟内,就表决通过了。具体的资金情况我手中不控制。为了达到世遗组织的评审请求,彻底治理古建筑周边的背景环境,登封市开展了一些拆迁和环境治理工作。绝大部分资金都花在了这上面。
京华时报:为什么要捆绑申请?少林寺在其中盘踞什么地位?
宫嵩涛:这8处11项包含周公测景台、观星台,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少林寺塔林、少林寺初祖庵和少林寺常住院。之所以要捆绑申请,是因为这是一个接洽紧密、横跨20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我们以“天地之中”这个理念统领这些文物单位,丰富了单个建筑的价值。汉三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礼制的建筑典范;中岳庙,是五岳之中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道观;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嵩阳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在我们文物圈,都知道这组历史建筑群的价值,但由于宣传不到位,社会上很多人还不知道。少林寺在世界上名气很大,但要论建筑价值,它在这一组建筑里还是个“小兄弟”。
京华时报:申遗可以给当地带来什么?
宫嵩涛:第一,申遗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运动。在申请过程中,可以让很多人懂得这些建筑的价值;第二,申遗可以改良登封市的旅游客源结构。一般而言,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是国际国内游客的首选地点;第三,申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文物保护的过程。此前,按照评审请求,我们已经对涉及的文物本体及其背景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保护。
京华时报:申遗成功后,如何进一步保护这些可贵的古建筑?
宫嵩涛:按照申遗文本请求,我们在这些古建筑中设立了各类监控探头,并设立了主监控室。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嵩山古建筑群中每个人的举动,都可以被切换到主监控室内的屏幕上。我们今后还将加大各类监测工作,对这些古建筑周边的噪音、水文、雷电、大气等各种妨碍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同时,我们还要组织力量对古建筑的自然损耗情况进行周密的监督,并视情况进行保护性处理。今后,少林寺塔林中需建立新塔的,机动车驶入保护范畴的,拍摄电影、专业摄影录像、复制拓片等行动,均需经过相干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并在监督下进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