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景区头上都有一顶皇冠,那“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无疑是皇冠上最残暴的一颗宝石。
8月1日,文物质源“富可敌省”的县级市登封,经过多年的不懈争取,终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摘取了这颗宝石。
68万人口的中原小城登封,之前做了什么?之后还会有哪些期盼?
迟到的桂冠
8月1日凌晨6点多,透过店门玻璃,刘晓东看到“那些人”又来了。
每天早6点至晚10点,31岁的刘晓东都会守在自己的老北京布鞋店内等候生意上门。他的鞋店坐落在河南登封市告成镇,距周公测景台、郭守敬观星台大约300米。
“那些人”是河南登封市告成镇的工作人员。他们手里拿着气球、鞭炮、锣鼓,这是这个中原小镇每逢喜庆大事时的传统庆祝方法。若申遗成功,他们将在观星台门前的广场上举办一个热烈的庆祝仪式。
前一天的这一时刻,他们也来了,但后来又静悄悄地走了。刘晓东说,他当时心里一沉,难道今年又没申报成功?
2009年6月,登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意外被暂缓。这创下了中国申遗历史上第一次没有申遗成功的纪录。之前的15年内,中国每年申报成功2项世界遗产。
登封城内,登封市处所志办公室主任吕宏军也在着急地等候。他负责撰写申遗文本的文化背景部分。去年的意外,有媒体给出的说明是,“天地之中”的概念外国人难以懂得,这令他蒙受了更多的压力。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评审大会今年在巴西举办,与小城登封有几个小时的时差。吕宏军最早获得的信息是:嵩山项目预计将在7月31日凌晨1点多表决。此后,因为程序问题,嵩山的表决被推迟至8月1日凌晨1点左右——这令告成镇的庆祝人员扑了个空,也令刘晓东虚惊一场。
8月1日凌晨2点多,守在央视消息频道前没有等到消息的吕宏军睡下。他把闹钟定在5点,但4点多就醒了,却还是没有看到相干消息。情急之下,吕宏军给正在巴西参会的同事发了一个短信。对方回信后,他稍稍宽心——嵩山的项目排在第14个,前面项目稍有延时,所以嵩山项目再次推迟半天。
凌晨7点左右,守在电视机前的吕宏军跳了起来,踢翻了面前的茶杯,也吵醒了还在睡觉的老婆孩子——他终于看到了“申遗成功”这几个字。
凌晨9点多,好消息终于传递到了观星台前的广场上。鞭炮、锣鼓响了起来,气球升了起来。关了店门,刘晓东带着自己9岁的闺女看起了“比过年还热烈”的表演。
晚上,漫天的烟花在这座中原小城绽放。40多岁的吕宏军刻意离开家人,一个人站在喜庆的人群中,仰头看烟火。他后来说,当时不是看烟火,只是想找一个处所,“悄悄地流一次泪”。
从50米到330米
刘晓东出生在观星台南门外200米处的一个小院子里,在离观星台更近的告成镇小学上过学。2000年,21岁的他在这里娶了邻村的姑娘张晓丽。随后,他的女儿出生在了这里,后来同样也在告成镇小学读书。
2007年9月,刘晓东一家6口从观星台前的小院子里迁出——两个月前,登封市正式启动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周边环境治理工程的一部分,告成镇告成村300多户共1000多人陆续从自己的祖居内迁出。
世界遗产委员会请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不仅要保护好文物本体,同时还要采用措施治理好与其相干的背景环境。这与中国的国情差距较大:受人口增加、早期无城乡计划的客观影响,登封市的很多历史文物,已被民居和工厂吞没。
对古城登封而言,这是一个无比艰巨的任务。
吕宏军参与制定了申遗文本。在申遗文本里,为确保申遗成功,登封市的治理范畴从最初的50米,逐渐扩大到了100米、150米,最后到了中岳庙两侧的各330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