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人类运动是重要影响
“过去五次的生物灭绝无一例外都是自然界主导的,而全球的统计数据显示,人类正成为此次物种灭绝的主导。”冯伟民说,尽管我们现在好像感到不出来,但如果看一下南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过去生物多样性保持比较好的地区的变更,就会发明由于环境变更、极端气象增多对当地物种造成的惊人变更,这种变更显然是令人感到可怕的。
200—300年前,人类工业化的社会发展过程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地球人口不断增加,人类运动范畴越来越大,而大批砍伐森林,损坏生态平衡的行动给地球造成很大创伤。冯伟民介绍,最近几年感受到的极端气象情况,大都与人类运动有非常大的关系。
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而更为可怕的是,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批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逝世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大批生物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消散,却很难像前五次那样产生新的物种,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的脆弱,当它侵害到必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系统崩溃。
补救措施:保持生物多样性
“要使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持一种平衡状态,适应人类的发展,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人类本身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把持人类自身人口的增加,同时进行有效有序合理的生产方法。”冯伟民说,要想把物种灭绝的速率把持到必定范畴内,必需要充分意识到,过往的生产方法尽管能够进步生产效率,但是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会造成很严重的成果。
“我们现在的地球鸟语花香,这和过去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生命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改革着地球表面,地球环境现在浮现的多样性,是经历了无数灾变以后不断演变的成果。”在冯伟民看来,不仅是科学家,所有人都应当懂得地球环境演变的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过程,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转变生产方法或许是拯救地球最重要的方法,建设一种资源发展和经济发展保持双赢的生产方法才是当务之急。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会找到新的观念、生产方法和经济运作理念吗?
- 五次物种大灭绝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大灭绝
时间:4.39亿年前
原因:全球气象变更
成果:约有100个科的生物灭绝
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大灭绝
时间:3.67亿年前
原因:气象变冷,浅水中含氧量降落
成果:70%物种消散,海洋中无脊椎动物丧失惨重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
时间:2.5亿年前
原因:气象变更或天体撞击
成果:物种数减少90%以上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大灭绝
时间:2.08亿年前
原因:起因不详
成果:灭绝程度相对较小,恐龙崛起
白垩纪-第三纪之交大灭绝
时间:6500万年前
原因:小行星或彗星坠落地球
成果: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
记者 姜晨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