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越来越“越位”的电视相亲节目,广电总局终于不能坐视不管了。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标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对已经引起极大社会公愤的“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偏向着手整饬。
作为主管我国广电行业的政府部门,广电总局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涉电视和广播内容方面的选题和制作,这显然不是第一次,也应当不会是最后一次。2007年,广电总局就曾叫停了重庆台的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据报道,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婚恋交友类节目标通知发布后,各地电视台已经迅速做出回应,表现要严格把关节目品德云云。
行业最高管理部门的行政干涉,往往迫于无奈,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出台一种制度化的监管模式。
其一,行政干涉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常常大快人心,也往往能博得许多人的支撑,但通常没有形成一个预防类似问题的制度。而在“堵”之前,电视台已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耗费了大众,大批的时间与精力。全国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单靠广电总局通过行政手段去一一规范,怎么能忙得过来?!
其二,在广电总局对这类节目进行规范之前,电视台实际上已经赚到了非常高的收视率,以及由此带来的广告、影响力等回报,而广电总局行政干涉的处分性又太弱,基本无法遏制电视台今后再次播放低俗节目标激动。恶俗选秀被规范后,又呈现了恶俗电视相亲,就阐明了这一点。
另外,从电视节目标长远发展来看,过多应用行政干涉,并不利于媒体内容的创新和发展。而在现实条件下,通过民间和媒体争鸣的方法来解决电视低俗问题(这通常是一些专家的呼吁),目前并不现实。在国外,媒体行业协会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道路,这些参与其中的媒体深入地懂得:如果他们自己不对传播的内容进行束缚,那政府就有理由来干涉,大众也可能会站在政府一边。而在我国,与媒体相干的行业协会几乎难以施展作用,在政府的媒体管理部门对假消息、恶俗电视节目做出规范和处分前,很少有媒体的行业协会表达看法。
当然,大众,的抗议也是制约媒体内容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恶俗的电视相亲节目标收视率非常高,观众是“一边骂一边看”。不管监管部门怎么批评、专家如何表态,高收视率却是实实在在的。此时,电视台转变“导向”的动力并不充分。
这样看起来,能对电视恶俗节目真正产生影响的,除了广电总局的行政干涉,就剩下电视台的自律了。而单纯指望媒体以“自律”的方法远离低俗,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单一的指标之下,收视率以及由此带来的广告收入等,仍是衡量一个节目和电视台最重要的指标。一些处所的媒体管理部门对当地媒体的请求除了时政消息导向正确,就是收视率和收入。所以,尽管这次广电总局规范的电视台都属于处所台,但处所的媒体管理部门此前却对恶俗的相亲节目视而不见。自律的缺失,成为总局必须“管制”的理由。
当前,各地上星的卫视台竞争的都是全国市场。而制作精品的消息类栏目需要很高的成本,即使制成了可能也难以与中央电视台竞争,处所电视台高收视率和高收入的突破口就是娱乐节目,尤其是这种低俗的娱乐节目。这个时候,媒体或媒体工作人员的自律,就显得非常微弱。
所以,很可悲的是,我们现在可能唯一能依附的,似乎只能是广电总局的行政干涉。其成果很可能导致一种悖论:越管制,越缺乏自律,而自律越少,管制越多。笔者等待行业协会、媒体的评价指标以及大众,的媒介素养都能有所转变,进而形成合力,共同规范媒体内容,而不仅仅是依附行政干涉。刘福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