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河南省文物局官员,都在为“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篮子里却没有东西”而感到焦虑,认为河南需要一座帝王墓,因而一直在四处出击,八方寻找,冒险发掘。
年初,河南官方虽然否定了有学者所称的“曹操高陵”将给安阳带来4亿元效益的说法,但安阳市市长张笑东发布,安阳会将曹操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于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
就在1号墓发掘同日,安阳市市长助理陈中武对媒体说,安阳市已协同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曹操高陵的保护开发进行了计划,目前已启动征地和道路平整工作。同时,河南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向媒体流露:“曹操墓有望使所在地西高穴村逐步形成‘一主、两辅、三补充’的经济产业格式。”“这将给西高穴村带来滚滚财源,至少让该村发展经济实现小康的过程缩短十年以上。”
换言之,在曹操墓真伪未定的情况下,在曹操高陵计划建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在曹操墓本体上计划建设遗址博物馆,已经几成事实。经济效益的蓝图不但成竹在胸,而且大有手到擒来之势。
无人质疑的暧昧
相较于许多处所打着发展经济的幌子生造假古董,安阳西高穴东汉墓,意图借曹操之名获利,并不出奇。但学术如此紧密与处所经济发展联合,置科学精力、学术规范和学术良心于不顾,毅然决然地登上处所GDP战车,行动犹如“盗墓”,却似不多见。
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徐苹方认为,西高穴东汉墓是否曹操高陵,与质疑者是否内行无关,要害是证据不足。他强调:“考古不能与别的什么挂钩,必须服从自己的心坎,服从学术,而不是被别的东西牵着走,这很可悲!这其实是学术界的浮躁在考古界的反应。”
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也感叹道:“当年老一辈考古学者的治学态度,已非今日可比!”他认为,“疑是”和“确认”之间这层窗户纸,没有铁证,就不能捅破,这是最基础的学术规范。他对此前考古界无人站出来质疑感到“奇怪”。
目前,西高穴东汉墓是否“曹操高陵”,尚未可贸然定论。但不论最后成果如何,某些学术中人在处所发展经济的激动和利益诱惑之下,不顾学术规范,迎奉屈就,甘当马前卒,已是昭然若揭的事实。个人学术不端行动事小,机构合谋的学术腐败事大,而一门学科的整体溃烂更是不堪假想。
在急功近利的权利和经济利益面前,学术如何预防和化解沦为婢女的危机,值得学界、大众,乃至全社会沉思和警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