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2009职业教育年”、“2010职业教育管理年”活动成效明显,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市职教中心投入4.2亿元,新增建设用地200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2010年新增实训基地3万平方米、实训设备价值4118万元、建成校内专业实训基地39个。3所中职学校合并组建“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旅游服务、机械制造2个职教集团挂牌成立。嘉祥县职业中专被评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汶上县职业中专、鱼台县职业中专申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已通过省级评估。2011年出台《济宁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2年县市按照“2513”标准基本完成职教中心建设,所有职业院校建成学生创业基地。5年内创建4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10个特色鲜明、装备先进、资源共享的示范性实训基地,打造80个适应产业发展的骨干专业。
二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坚持“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培养围着需要转”,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大力推行“订单培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5万人,近几年技能型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金蓝领”培训计划等各类培训规模达70万人次,其中在职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推动“双证互通”,16所省级重点以上中职学校建立了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工种均在2个以上。实施“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开展专业教师技能培训,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2010年在全省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获一等奖22个、二等奖40个、三等奖42个,我市荣获“特殊贡献奖”。在今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获4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其中焊接和工程算量获得两个全省第一名,市教育局对获奖单位和指导教师给予了资金奖励,授予“市级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荣誉称号。
三是创新招生就业服务。市政府连续3年举办“职业教育节”,5万名学生家长咨询报名,90家单位提供1万个招聘岗位。2010年职教节以“扬帆职业教育,直通就业创业”为主题,设置了创业展示、企业现场招聘、观众热线三大特色板,实现了“宣传、招生、就业、创业”四展合一。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2009年秋季学期起我市免除1.3万名中职学校农村家庭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今后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继兖州市实行高中阶段学生免学费后,今年邹城市决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金乡县决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免费。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完成3万人招生任务,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济宁市教育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