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上市蜜月期”渐渐逝去,高管辞职现象在创业板市场中也日趋增多。与当初加入公司时的信心满满相比,“夫妻两地分居”、“身体健康堪忧”、“参加董事会不方便”等原因突然间都成了众高管请辞的“挡箭牌”。透过上述略显单薄的辞职理由,探究高管辞职幕后的真正动因,似乎显得尤为必要。

- 国资委:央企高税负未转嫁消费者汇金“欠”中投2665亿未决农商行被骗贷7亿 8干部受贿千万稻米小麦差价创两年之最国美决战于9月28日 将定陈晓去留 [微博]任志强缘何与潘石屹唱反调
- 金乡大蒜样本:农产品价格重挫背后
- 爱家家居合同暗藏玄机 定金变身霸王条款
- 股市老千第一帮私募内线转入地下 变局暗藏玄机
- 亚洲周刊:国美之争 黄光裕与陈晓争夺背后
- 证监会就新股发行调整征集意见 记者解读背后动因
- 欧洲利好频出难掩欧元裂缝 美指或收复短线失地
- 农行“脱鞋”:全球最大IPO背后护盘存疑
- 谢风华案或缘于内斗 投行腐败背后的扭曲逻辑
高管离职渐成风
据统计,创业板开板至今尚不足10个月,但今年以来已有33名高管辞职,涉及24家公司。在具体身份上,董事8名、监事7名;独立董事8名;副总裁、副总经理等5名;董秘4名;核心技术人员1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高管的请辞申请均是在其任期未到期时作出的,而个别上市公司高管通过董监事换届选举而“隐性辞职”的现象则并未统计在内。但即便如此,今年以来主动辞去相关职务的创业板高管平均每月多达4名以上。
以同花顺(300033,股吧)为例,公司去年12月25日登陆创业板,未曾料到的是,公司董秘方超和监事易晓梅却于今年1月18日双双向公司提交辞呈,这距公司上市不足1个月时间。此外,梅泰诺(300038,股吧)副总裁施文波和三川股份(300066,股吧)董事来传华则是在公司上市后1个多月后便 “挂冠而去”。
无处不在的减持诱惑
统计显示,目前主动请辞的33名创业板高管中有14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其中,个人持股数额最高的是赛为智能(300044,股吧)原董秘、副总经理周嵘,目前共持有679万股;金亚科技(300028,股吧)原董事陆擎则以516万股位居次席。
从创业板的“老大哥”——中小板公司股份解禁后高管们频繁抛售股票来看,高管减持自家股份似乎不可避免,其中个别高管的“踩线减持”行为(即每年减持持股的25%)更是映衬出其套现之急迫。
而中小板高管中的确存在为减持套现不惜辞职的案例。自然人胡美珍于2008年6月18日辞去延华智能(002178,股吧)董事兼副董事长职务,而在6个月 “禁售期”过后,胡随即在2009年1月、2月期间将其持股的一半 (537万股)予以急速抛售,之所以未全部抛空,原因在于其曾承诺离职半年后的十二个月内转让公司股份不超过其所持股票的50%。
而在第二轮解禁期过后,胡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期间再度出手减持。延华智能今年一季报显示,胡美珍已将所有持股减持完毕,套现离场。可以料想,如果胡仍在上市公司任职,每年均要受到“25%减持红线”的限制。而从目前仅1年时间即抛售一空的历程来看,其辞职的目的即是为了快速减持。
分析人士表示,纵览中小板减持案例,上市前极低的入股成本应是高管执著减持的主要动因,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高管旋即选择了“落袋为安”。
而经记者调查发现,高管辞职背后另一“隐情”是,部分公司高管“离职不离岗”,这很可能是为日后减持“精心而为”。江苏某中小板公司高管曾在2008年5月起的短短两周内抛出963.9万股限售解禁股,套现近1.6亿元,由此达到了当年“持股25%”的减持上限。
职业经理人“功成身退”
如果将创业板离职高管归类,职业经理人是其中很显眼的一个群体。众所周知,多家公司在IPO筹备期广引“强援”,重金招揽职业经理人。“秘而不宣的是,职业经理人在跳槽之前,多与新东家达成业绩目标、股权激励等约定。一旦公司顺利上市,职业经理人旋即辞职。 ”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就如同一份对赌协议”。
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华测检测(300012,股吧)两大高管一个月之内接踵离去。先是6月1日,公司副总裁魏屹因个人原因请辞;6月30日,公司收到副总裁聂鹏翔的辞职申请,理由仍是“个人原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