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6月19日电 传统业态冷,新兴业态热;单一产品冷,多元模式热;阳春白雪冷,轻松喜乐火——这是在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多个城市文化市场中呈现的新现象。
有关人士认为,城市文化花费市场的多种冷热不均现象,透出以休闲为核心的城市文化花费新理念,正在转变我国文化产品的传统化、单一化、小众化格式。文化花费市场随着城市建设、居民收入、花费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已步入新的聚变期。
文化业态冷热不均:传统产业遇冷 数字产业走热
在不少城市,受新媒体和数字化浪潮冲击,文化花费市场浮现传统行业尤其是出版发行行业遇冷、演艺演出相对走热之势。
在广州市图书批发市场上,从事图书零售批发业务20多年的伍奔红说,上世纪90年代,她的摊位面积只有3平方米,但月销售码洋超过10万元;现在铺面扩大了10倍,销售却不能同步跟上。现在年轻人已是‘手机上读书、网络交作业’,对传统图书音像零售市场冲击很大。伍奔红说。
广东发行团体财务总监严小希说,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空中书店给传统图书市场造成宏大压力,不少书店变成‘样书场’,很多人在这里看完书再回去‘网购’,网络零售图书增加特别快。
同传统的出版发行行业相比,受新媒体、数字化冲击弱的演艺演出行业在很多城市呈现逆势上扬。据广东省文化厅介绍,去年全省演出经纪机构、审批涉外及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总数都比上年增加八成以上。由于花费火热,广州星海音乐厅、中山纪念堂等剧场去年演出上座率广泛进步。长沙市文化局副局长韩旭也说,全市各类演艺演出场合营业收入近两年保持了较大增加,几乎没有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广东省消息出版局办公室副主任张燕卿认为,市场正迫使各地传统的出版发行主管部门必须将数字出版产业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目前,广东省正全面推动建立数字出版平台,而如何解决缺乏成熟盈利模式、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等困扰正成为新课题。
产品模式冷热不均:单一内容人气冷 多元模式受追捧
随着人们休闲习惯的变迁,城市文化市场广泛呈现集聚化、关联化产业模式易受追捧,单一的独体文化花费场合内人气冷清的现象。
在浙江湖州市,每到傍晚,市演出有限公司小剧院就人头攒动。里面节目内容很丰富,有相声、小品、杂技、唱舞、魔术等。虽然演出21时开端,可观众19时30分就可以进场,先喝茶吃点心聊天,再看节目,人多得不得了。剧院管理人员说。
湖州市演出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保胜说,剧院平均上座率在70%到80%间,一换节目就爆满,这种情况一是得益于剧院的平民花费,门票只有30元;二是得益于剧院的多种经营,这里就像长沙田汉大剧院一样,可以当作百姓请客喝茶的处所。
在南京、长沙,生活花费文化化,文化花费生活化,彼此扎堆,成为部分文化市场火爆的重要因素。江苏凤凰出版传媒团体与幸福蓝海院线、苏宁电器城等联合,以出版物销售为平台,形成书城、影城、青少年运动城、文化休闲娱乐城、文化商贸城五大板块的有机联合,借助商贸城的宏大客流量,实现了文化产品销量的快速上升。
反观一些单体文化花费场合,不但人气冷清,连生存都很难。在南方一个中心城市,一家大型书城在艰巨保持中关门,场地不久就被一家卖电器的商场替代。永正图书连锁经营部负责人左绍恒说,这种文化卖场退出、日用品花费市场取而代之的现象在城市屡见不鲜。以广州为例,非干道临街物业的铺租每平方米广泛超过200元,城市物业成本越来越高,经营主体仅依附销售文化产品很难保持。
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尹昌龙说,当前城市文化与休闲产业相联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传统的独体文化经营机构再想依附单一模式是无法生存的,构建城市文化市场必须领导各类花费模式集聚,才干形成综合性产业链条。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总经理张宇说,只有把非必须品的文化花费与人们日常的吃穿住行花费联合起来,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市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