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
本报讯昨日,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举办的“后危机时代和养老基金投资”国际研究会在西安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会上表现,到“十二五”计划末,争取全国社保基金范围达到1.5万亿至2万亿元。他强调,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要确保长期的稳固收益,务必做到长远投资回报要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率,在同行业中要处于领先程度。
戴相龙表现,经过近10年的努力,全国社保基金的管理运营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介绍,截至2009年底,全国社保基金范围达7766亿元,权益累计投资收益2448亿元,年平均投资收益率9.75%,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7.74个百分点。
戴相龙表现,目前,人口老龄化和金融危机已成为要挟养老保障的两大风险,需要通过建立多支柱养老系统来疏散养老风险。完善中国养老保障系统,重点是要多渠道积累养老基金,完善投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戴相龙强调,社保基金要确保长期的稳固收益,此外还要完善管理体制,断定社保基金会的定位和任务,进步专业化、规范化和市场化的运作程度。
戴相龙还就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后危机时代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浮现四大新特点:一是世界经济将浮现由发达国家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共同主导的格式,且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增加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二是全球贸易增加近期恢复后仍会大大超过全球经济增加;三是全球直接投资浮现新格式,流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全球的一半以上;四是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地位和话语权将逐步提升,美元仍处主导地位,但美元在国际货币系统中比例逐步降落,欧元在震动中趋稳,国民币等货币国际化过程将加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