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临近。且是中秋、国庆接踵而至的“双假日”:9月22日至24日的中秋假日,10月1日至10月7日的国庆长假,两者合计就有10天,若是再申请公休更是能休上一个空前的16天“超长假”。长假,自然意味着消费、旅游、餐饮。对投资者而言,在长假前布局长假概念股,短炒长捂皆适宜。
节后多现数据行情

- 煤老板持千亿 转型项目浮出水面陈光标:劝巴菲特为中国捐1000万习近平:投资中国将获更丰厚回报 奥巴马连发刺激经济组合拳河南商城多人遭虫咬身亡 引恐慌[微博]村委会竟如此拖欠土地款!
- 吴家顺:不论好淡皆有危险
- 孙宜然短炒天伦置业涉嫌违背证券法
- 权市交投增五成 长虹江铜皆创近期最佳表现
- 政策面经济面远景皆不明朗 负利率时代更应理财
零售、旅游此类行业,从时间分布上来看收入极不均衡。每年的节假日往往是冲销售额的关键日期,以美国的零售企业为例,一年到头往往要到圣诞节才能扭亏为盈开始盈利。而对于中国的零售旅游企业,除了春节至关重要外,“五一”、“十一”两个假日同样至关重要。
炒作是需要题材的,而对于消费股、旅游股、餐饮股而言,每年“五一”、“十一”假日之后各相关行业协会公布的销售数字便是一个绝佳的炒作题材,若长假期间零售火热、出境旅游人数创出新高,则相应个股往往会有不错的行情——至少能有单日大涨的“一日游”。
以2010年“五一”假日为例,由于此次假日使全国节假日零售业绩不俗,所以假日之后首个交易日相关概念股普遍出现显著上涨。5月4日,“五一”节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下跌1.23%,仍处于一轮下跌行情中。次日,上证指数小幅反弹0.77%,表现仍不算好。但是伴随各行业协会数据的公布,一众长假概念股均有不俗表现,如旅游板块中的桂林旅游上涨6.18%,中青旅上涨2.51%,西藏旅游上涨3.76%,又如零售板块中的上海九百大涨8.39%,交通板块的中国国航大涨7.12%,食品饮料板块的重庆啤酒上涨6.54%。
今年“双假日”,那么有可能会存在两次炒作“利好数据”的机会。对于短线客而言,在假日前等待较好的买入点选择此前假日后行情中较活跃的个股,在比较合适的价格提前潜伏,若有漂亮的消费数据出台,自然有短期快速上涨的可能。
大消费具有中长期机会
就短线来看,长假概念股具有博“数据行情”的短线题材,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长假概念股”又都属于如今如火如荼的“大消费”板块——而这恰恰是一众基金中期报表中大手增仓的板块——这无疑又为“长假概念股”带来了中长线的投资机会。
大摩华鑫基金研究总监袁航将大消费概念的投资机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以服装零售和食品饮料等为代表的传统消费行业;二是以医疗保健、传媒娱乐、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消费;三是以虚拟消费、电子商务和消费电子等为代表的创新消费。
显然,第一类中的食品零售服装都是传统标准的“长假概念股”,第二类中的旅游股同样休戚相关,至于第三类虽然传统上不属于“长假概念股”,但是伴随网络购物的日益普及,侧重零售、旅游的电子商务股同样可能会成为新一代的“长假概念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