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推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后续措施,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督
□ 稳步扩大融资融券试点,适时推出转融通业务
□ 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内情交易问题等,已经上升为市场监管的重要抵触。不断摸索新的监管模式
⊙记者 周翀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26日在沪表现,资本市场为推动经济发展方法转变施展了重要的作用,而优化金融结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法转变的重要环节。下一步,证监会将积极拓展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做好七项重点工作,支撑经济安稳较快发展。
在出席以“危机之后的经济结构调剂与金融变更”为主题的“2010陆家嘴论坛”时,尚福林提出,下一步的七项重点工作包含:在拓广度方面,一是要积极推动股票市场系统建设,进一步大力发展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积极推动国际板建设,研究中关村代办股权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计划,逐步摸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的场外市场发展的路径。二是要加快推动债券市场建设。优化和改良公司债券市场准入、债券审核、信用评级以及投资者服务等制度安排,有效增加公司债融资范围,持续推动上市商业银行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工作,逐步摸索建立集中监管、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系统。三是要稳步发展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在确保股指期货安稳运行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速度与监管的才能相适应,持续推动重要大批商品期货品种上市,积极稳妥地推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衍生产品,逐步形成有效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
在增深度方面,要持续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究推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后续措施,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督,真正形成既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又有利于进步融资效率,支撑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大力推动市场化的并购重组,进步并购重组的审核效率和透明度。支撑部分改制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方法实现整体上市,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推动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要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加强融资融券试点统计监测与业务监管工作。在确保试点风险可测、可控前提下,稳步扩大试点范畴,适时推出转融通业务。
要优化产品创新机制,紧密联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与市场自身发展请求,进一步完善以风险把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动力的产品和业务创新,充分施展市场机制和中介机构在市场筛选、定价、调节供求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既有利于监管到位,又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市场局面。
尚福林强调,必须积极摸索和加强资本市场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联合的有效道路,更好地防备和化解金融风险。其中,应强化惯例监管,防备资本市场内部的风险积累;应完善功效监管,防备金融市场间的风险转移;同时,应加强外部风险监控,防备国际市场风险的传递。他提到,随着市场的逐步深化发展,如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内情交易问题等,已经上升为市场监管的重要抵触。为此,应始终保持“三公”原则,进步市场的透明度,从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出发,不断摸索新的监管模式,增进市场的稳固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为推动经济发展方法转变施展了重要的作用。”尚福林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化的冲击,证监会加强基础性建设,提升市场效率;拓宽融资渠道,着力改良融资结构,大力支撑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开展直接融资;施展市场并购重组功效,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完善市场系统结构,着力增进科技自主创新。据统计,2008年和2009年,境内资本市场融资额达到8862亿元,实现公司债券融资1811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额达到6965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创业板已经受理331家企业发行申请,共有86家企业挂牌上市,其中高新技巧企业达到76家,比例高达88%,95%以上为民营企业。2006年到2009年,中国已经有2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32次海外并购,总金额达991亿元。资本市场承载才能大幅提升,在领导民间投资、增进结构调剂、鼓励自主创新等方面施展了重要的作用,初步具备了在更高层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