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谭璐 香港报道
核心提示:香港一位中资银行的消息人士表现,估计“小QFII”最快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就可以成行。
近日市场盛传关于国民币“小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的各种可能性,有望成为境外国民币投资渠道的新前途。香港一位中资银行的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现,估计“小QFII”最快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就可以成行。
所谓“小QFII”,是指境外国民币通过在香港的中资证券与基金公司回流内地投资A股市场的机制。而且“小QFII” 将拥有单独额度,不会分流现有的大QFII额度。
此前有消息指,如果小QFII获批,在香港的数家试点中资券商和基金公司,将通过香港银行渠道发行国民币基金,只卖给香港散户。不过香港一家大型中资券商的高层6月30日对本报记者表现,实际上具体的销售对象和方法尚未最后断定。“其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道性质,即通过渠道去投资A股;另外一种是聚集理财性质。只是卖给散户的话,总量不见得会小,但是就失去了QFII本来的以海外机构投资者而不是零售投资者为主的特点。”上述中资券商高层表现。
“小QFII”进行时
有市场消息指出,首批获得发行国民币基金投资A股的试点中资机构可能有5-6家,获批范围约100亿元国民币左右,然后再逐步放开。目前国泰君安国际、中信证券(香港)和海通香港等中资券商,以及大成和南方等中资基金公司入围首批试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上述中资券商高层表现,在香港的相干中资机构都盼望“小QFII”的额度可以多一点,但是估计试点机构在刚开端时获批的范围不会很大,因为QFII履行至今,累计额度也不算很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累计向88家QFII发放了共计170.7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
6月30日,招商证券 (香港)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温天纳接收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现,在国民币汇率改革和国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小QFII的可行性比较高。
虽然目前香港地区也有投资于内地的QFII产品,不过温天纳认为,中资证券及基金公司如获批发行国民币基金,所投资的实际资产就是国民币A股股票,而不是现在香港市场上衍生的A股指数基金,比如A50中国基金、标智沪深300指数基金、标智上证50指数等。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共有国民币存款808.9亿元,与3月底程度相比增加14.3%,其中定期存款为306.6亿元,活期存款为502.4亿元。而5月份,通过香港进行的跨境国民币贸易结算金额达72亿元。汇丰银行行政总裁王冬胜预计,香港的国民币存款到今年底有望增加到1500-2000亿元,经香港进行的累计贸易结算金额可增至近1000亿元,未来5年的范围可能增至数万亿。
境外国民币投资渠道料想
尽管香港国民币存款余额增加带来惊喜,不过中信银行国际高级副总裁兼中国业务首席经济及策略师廖群对本报记者表现,809亿元的存款总额小于市场的广泛预期,仅为香港各种货币总存款余额的1.2%。重要原因是香港绝大部分商业银行给予国民币存款的利率太低。比如6个月定期存款的利率为0.4%-0.865%,大大低于内地银行给予存款者活期至6个月定期存款的0.36%至1.98%利率。此外,国民币投资渠道的缺乏也是存款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廖群指出,目前香港银行拥有的国民币产品包含存款、债券发行、跨境贸易结算以及相干融资,以及支付性汇款、兑换、银行卡和支票服务等。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害的资产性和收费性产品,比如贷款、财资、投资及财富管理等业务欠缺。
因此,香港商业银行持有的国民币目前缺乏投资渠道,大部分国民币资金只有拿到香港国民币业务清算银行中银(香港)去清算,而清算银行支付的清算利率固定在0.876%的低程度,所以商业银行不能给出更高的国民币存款利率。国民币存款基数过小反过来又限制了业务范围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