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顺差多源自外企加工贸易,收支风险仍“埋伏”
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昨日颁布了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修订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浮现“双顺差”,其中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范围有所减少。
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36亿美元,同比降落32%。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盘算,货物顺差303亿美元,服务逆差72亿美元,收益顺差211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9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4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逆差12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55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22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入454亿美元。
推荐浏览
- 国土部:系统清算房产闲置土地唐骏回应学位门:不是作学问的人彭氏家族联手高盛 3年160倍收益贾宏声坠楼亡 曾与周迅相恋(图)组图:世界杯球队战术爆笑图解[微博]麦当劳的危机公关十分了得
- 驻津多家科研院所与济宁“联姻”产学研合作
- 济宁梁山农行“金融套餐”给力小微企业
- 家电股全线反弹 海尔飙17%
- 市场应该回稳 等待更多消息
- SEC就问题抵押贷款对多家银行展开调查
- 多地实际工资呈下降态势 工资涨幅跑输给CPI
- 多家航空公司提高退票和改期收费 乱局亟待监管
- 期市午后多品种跳水 橡胶重挫近跌停
外汇局数据显示,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增加960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净增加959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特别提款权增加1亿美元。
专家指出,我国长期保持的“双顺差”局面虽然避免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收支危机,但我国国际收支构成仍隐含风险。“中国贸易顺差绝大多数来自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而不是内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倘若按照增值标准衡量,中国的贸易顺差范围理应比按现行标准统计的数据大大缩小。”商务部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院专家梅新育表现。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认为,从外部因素来看,欧美一些过度花费型国家超过其实际经济才能的进口需求,是我国长期“双顺差”的重要原因,而金融危机使得外需增加明显乏力,进步经济增加内活泼力仍是未来重要趋势。
相关阅读